2月8日 第二個警告:硬心不信的危機
梁家麟

經文:希伯來書三12~三19

12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有人存着邪惡不信的心,離棄了永生的神。13總要趁着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腸剛硬了。14只要我們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份了。15經上說:

「今日,你們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着心,像在背叛之時。」

16聽見他而又背叛他的是誰呢?豈不是跟着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17神向誰發怒四十年之久呢?豈不是那些犯罪而陳屍在曠野的人嗎?18他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19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借古喻今,講述聖經的例子,目的是爲了勸勉今天的信徒,作者於是做了第二個警告。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有人存着邪惡不信的心,離棄了永生上帝。」(12)這是給一個羣體的警告,不是給個人的;作者不是擔心某個人跌倒,然後給予他針對性的警示;而是向整個羣體的每個成員(「弟兄們」)喊話,要求他們提高警覺,不僅避免自己跌倒,也要留意身邊的人,避免任何一人跌倒。

作者顯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確切知道受信信徒有人或會離棄上帝的;但他卻不打算針對個別軟弱的肢體說話,卻是向全體會眾說話。這說明他認為放棄信仰不純粹是一兩個已知的信徒的問題,而是所有信徒都面對的風險,也是教會整體性的危機。就好像在曠野階段,硬心不信的不僅是少數信徒的問題,而是在以色列民中至為普遍的情況,這是為甚麼上帝懲罰了整整一代人,除約書亞和迦勒外,所有人都得死在曠野。在一個對信仰不友善的環境裏,信徒離棄上帝不是個別的、個人性的問題,而是普遍存在的危機,人人都是潛在的失足者。

集體性的問題需要集體性的處理。作者除了要信徒為自己謹守外,也要求他們守望身邊的弟兄。「總要趁着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腸剛硬了。」(13)

「邪惡不信的心」:不再信任上帝,不再信仰耶穌,便是「不信」,「離棄了永生上帝」。這裏「不信的」和「邪惡」都是對「心」的描述。「不信的心」自然也是「邪惡的心」。

作者又用了詩九十五「硬着心」的說法,指不信者被罪迷惑,「心腸剛硬了」(13)。事實上,「硬心」這個詞在短短几節經文裏便出現三次(81315),可見這是對或會離棄信仰的人的重要診斷。甚麼叫「硬心」?就是麻木不仁、拒絕改變的心。我們沒有被上帝的恩典激動,沒有被上帝的話語說服,沒有接受身邊信徒的勸勉,堅持犯錯,一錯到底。像上帝在舊約裏的慨嘆:「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民十四11)

堅持犯錯便是硬心,但堅持信仰卻是作者的要求:「只要我們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份了。」(14)堅持信仰是貫穿全書的中心勸勉。前面三6說若能堅持到底,我們便是上帝家中的一員;這裏說堅持到底,便跟基督保持關係(「在基督裏」),也在基督的國度裏有分。

「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這句話說明接受警告者都是基督徒,都有真實的信仰,都已開始了信仰和教會生活。作者沒有懷疑他們的信仰的開始,卻關心他們的信仰的終局,終局比開始重要,上帝計算的不是我們是否曾經信過祂,而是我們是否堅持信仰直到與世界告別。

作者再次引用詩九十五7~8來闡述他的觀點,強調在曠野的百姓正好是「硬心」的代表,他們招惹上帝的忿怒,最終讓上帝起誓禁止他們進入安息,卻要倒斃在曠野裏。給上帝引領離開埃及的為奴之地,歷盡千辛萬苦,卻竟然無法進入應許之地,這實在是教人極度遺憾的事。古人的失敗,正好成了我們今天的教訓。

最後,我們思想13節這句話:「總要趁着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這裏指出有些重要的事情必須天天做,必須今天做。「天天做」和「今天做」是並行的。「天天做」表示持續性,「今天做」卻突顯它的迫切性。

反省:

在今天中外教會「離教」(de-church)的大潮流裏,我們嚴肅思考「堅持到底」這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