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人生季节
何启明

经文:诗篇30:6-12

6至于我,我凡事顺利,就说:「我永不动摇。」7耶和华啊,你曾施恩,使我稳固如山;你转脸不顾,我就惊惶。 8耶和华啊,我曾求告你;我向耶和华恳求:9「我被害流血,下到地府,有何益处呢?尘土岂能称谢你、传扬你的信实吗?

10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怜悯我!耶和华啊,求你帮助我!」11你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脱去我的麻衣,为我披上喜乐,12使我的灵歌颂你,不致缄默。耶和华─我的神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

这个月我们一起来研读诗篇。大家可从《尔道自建》的经卷重温栏目中得悉一百五十篇的诗篇都差不多被撰写过,那么,为何这次还要撰写诗篇灵修呢?原因只有一个:笔者刻意选取那些仍未撰写过的篇章,去补足其他作者们的努力,让《尔道自建》的诗篇栏目覆盖全部一百五十篇诗篇。因此,笔者列出了那些尚未涉及的诗篇,与大家分享。在未详细分析每一篇的内容前,先让笔者简单介绍研究诗篇的进路。

诗篇研究可简单分为两条主要进路,其一是德国学者衮克尔(Hermann Gunkel)采用的形式鉴别学(form criticism),以微观的角度深入研究诗篇;其二是正典鉴别学(canonical criticism),而正典鉴别学认为,诗篇得以列入正典,显示出编者把某一篇诗放在某处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诗篇是一本完整的诗集,读者应把一百五十篇都一一品尝,这样就会发现它是神对人的教导。简言之,形式鉴别学让我们细心欣赏一棵树的树叶的独特和美丽,正典鉴别学则帮助我们看见树林的广阔宏伟。

衮克尔研究每一篇诗的结构、分段及诗中不同段落的关系;他试图辨识不同诗篇的生活情境,他更留意到不同类型的诗篇都有相似的固定格式。他将相同类型的诗篇分成五个主要类别—诗歌、群体哀歌、个人的感恩诗歌、个人哀歌及混合类型诗等。衮克尔采取了形式鉴别学的进路来帮助我们明白诗人写作的重点,让我们可深入研究每种类型的诗的内容。

然而,笔者是采用学者白如格文(Walter Brueggemann)的人生三个季节,用这框架将所有在《尔道自建》未撰写过的诗篇纳入这三个季节内。这三个季节是:方位确立(orientation)、方位迷失(disorientation)及方位重整(reorientation)。当人活在国家太平、社会和谐稳定、家庭生活愉快,每天都阳光普照、人生一帆风顺时,自然由衷颂赞神美好的供应,这正是「方位确定」的季节。这季节包括赞美诗、锡安之歌、君王诗、智慧诗等。当生命遇上风暴,阴霾满布之时,祷告呼喊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神的临在不再,换来的是神的隐藏静默,这是「方位迷失」季节。这个季节包括个人哀歌、民族哀歌、咒诅诗、信靠诗及忏悔诗等。当风暴过后,阴雾散去、生活回复平静之际,一种欢悦和感恩的心情由心发生,那些个人及团体感恩的诗篇正好表达了「方位重整」的季节。

诗篇三十篇为例:「至于我,我凡事顺利,就说:「我永不动摇。」耶和华啊,你曾施恩,使我稳固如山;」(6-7a节)。这是阳光普照、生活顺利,方位确定的季节。「你转脸不顾,我就惊惶。耶和华啊,我曾求告你;我向耶和华恳求:「我被害流血,下到地府,有何益处呢?尘土岂能称谢你、传扬你的信实吗?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怜悯我!耶和华啊,求你帮助我!」」(7b-10节)。这是黑云满布、风浪迭起、路途崎岖,属于迷失的季节。「你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脱去我的麻衣,为我披上喜乐,使我的灵歌颂你,不致缄默。耶和华─我的神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11-12节)。这是雨过天晴、重见光明、祷告蒙应允,是方位重整后的情景。

就让我们一起在人生三个季节的框架下细味诗的内容,尝试触摸诗人的心跳脉搏,更深体会不同阶段的历程特征及扩阔我们的属灵视野。

思想:

过去几个月你活在哪一个人生季节里?方位确定、方位迷失,抑或是雨过天晴,进入方位重整的阶段?无论在甚么景况,让我们一起向神祷告说:「或许我感受不到你的临在,但我深信你知道我的景况,你一直不离不弃的保护及看顾我。求你赐我信心,让我站稳在你永不改变的应许上,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让这首《陪我走过春夏秋冬》诗歌陪伴我们渡过这个月的灵修生活

(诗歌可于Youtube搜寻「陪我走过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