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马可福音十三24~25
24「在那些日子、那灾难以后,太阳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25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上的万象都要震动。
可十三24~27其实可算是一个新段落。根据希腊原文,于「在那些日子」之前是有一个「对比及转折连接词」(Contrastive Conjunction):Ἀλλʼ。英文译本 NASB95 及 NET 就有留意到(几个中文译本都没有翻译这个)这原文,并将它翻为 “But”。故此,当前面5~13节的各样灾难及逆境,以及14~23节可憎可恶的亵渎行为,都已经一一发生之后(请记得天启文学里象征性语言的多重应验特征:第一世纪的「应验」,不代表将来就不会再次「应验」),24~25节记载的事情,已经是属于另一个阶段。
在24~25节,我们看到马可进一步描绘出一种宇宙性天文秩序瓦解的情景:「太阳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 天上的万象都要震动。」习惯了建基于自然科学法则去思考的我们,或者会即时联想到天文科学家对太阳寿命的估算。若太阳的寿命真的还有四亿五千万年至五亿年 (4.5 billion to 5 billion) ,这段经文描述的将来,就似乎不单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太长远了吧!),更是不合乎科学的法则吧?难道,耶稣的第二次再来,是在四亿五千万年之后?距离福音传遍天下的日子,理应不需那么长。没错,彼后三9这样说:「亲爱的,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没有迟延他的应许,就如有人以为他是迟延,其实他是宽容你们, 不愿一人沈沦,而是人人都来悔改。」但四亿五千万年!?有点奇怪了吧!若科学通常是对的,那么,难道《圣经》是错的?
我们可以不必这样思考。以上的逻辑,其实是反映我们某程度已被这世界的科学主义「洗脑」的后果。要明白这段经文,我们再一次要留意古代犹太人擅用象征性论述 (symbolic discourse) 的特征。根据《旧约》,每当先知看见一个国家被上帝审判,政权快将崩坏,时代将被改写之际,他们往往就会藉天体秩序大乱的异象及角度,去解释以至报导这个事情。例如:
以赛亚先知看见巴比伦将坠落:天上的星宿都不发光,太阳一升起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赛十三10)
以西结先知看见埃及将坠落: …我必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天上发亮的光体在你上面变为昏暗…(结卅二7b~8a )
阿摩司先知看见以色列(北国)将坠落:「到那日,我要使太阳在正午落下,使这地在白昼黑暗。」这是主耶和华说的。(摩八9)
故此,可十三24~25里天体乱象的影像,其实是代表耶稣(以及马可)看见第一世纪的耶路撒冷城,就如昔日的巴比伦、埃及及以色列(北国),将很快就会坠落。这影像将会怎样于第一世纪「应验」?
可十三2:耶稣对他说:「你看见这些宏伟的建筑吗?这里将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
思想:
对于那些没有相信耶稣的犹太人,你认为当太阳在第一世纪「变黑」时,他们会有什么体会?为什么?
对于那些已经相信耶稣的犹太人,你认为他们又会有什么体会?跟前面没有相信耶稣的犹太人,有什么分别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