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 第六个论辩:审判之日临近
麦耀光

玛拉基书三13 - 四4-6

三13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你们却说:「我们说了甚么话顶撞你呢?」14你们说:「事奉神是枉然,我们遵守神所吩咐的,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哀痛而行,有甚么益处呢?15现在,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并且行恶的人得以建立;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以逃脱。」16那时,敬畏耶和华的人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他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他名的人。17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是我宝贵的产业。我必怜悯他们,如同人怜悯那服侍他的儿子。18那时你们必再一次看出义人和恶人,事奉神和不事奉神的人有何差别。」

四1万军之耶和华说:「看哪,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都如碎秸,在那日被烧尽,根与枝条无一存留。2但是,对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太阳出现,其光线有医治的能力。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牛犊。3你们必践踏恶人;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成为你们脚掌下的灰尘。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4「你们当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5「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要差遣以利亚先知到你们那里去。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诅咒这地。」

玛拉基与百姓的争论,今天来到最后一个论辩。先知在第六个论辩中,直接指控百姓用话顶撞神。百姓同样强势地回应神:「我们说了甚么话顶撞你呢?」于是,先知指出这群归回的以色列人,他们对神的信仰已变得是可有可无。他们更认为,事奉神是枉然的、白费的。在申命记十章12-13节,神吩咐百姓,说:「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的神向你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一切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耶和华-你的神,遵守耶和华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使你得福」。纵然神已如此明确地宣告了这个命令,他们仍然不明白神对他们的爱和心意,还荒谬的说︰「事奉神是枉然…遵守神所吩咐的…有甚么好处呢?」(14节) 从百姓的回应中,揭露了他们对信仰的态度。他们认为宗教信仰若没有好处,遵守教条、在神面前哀痛都是徒然的。就算作恶或试探神,都得以逃脱、免受灾难。这样看来百姓已失去分辨善与恶、是与非的能力了。

先知质疑他们的说法,事奉神真是如他们所说的枉然吗?反之,他深信事奉神不是徒然的,因为敬畏神的人是神又特别又贵重的珍宝,他们在神审判之日必得存活 (三18四2)。神按祂所定的日子而做事,祂知道人的心思、侧耳听人所说的话。神会区分义人与恶人、事奉神和不事奉神的人、敬畏祂或试探祂的人。这两类人是有差别的,因为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三16)。因此,在审判的日子义人必得拯救,而恶人将受罚。其实,这些信息对以色列人来说是熟悉的,使百姓想起昔日耶和华神对摩西所说的话:「我今日把生命和福乐,死亡与灾祸,都摆在你的面前了」(申卅15,新译本)。这就正如启示录廿二章12节所说:「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每个人所行的报应他」。

最后,玛拉基提到两位旧约人物,作为他整卷信息的结束。第一、神呼唤百姓要「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四4)。这里所说的「记念」,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活动,更是提醒百姓应追想神在以色列历史上的作为。第二、先知继而吩咐他们要「转向 (回转)」。这里有两方面的转向,其一是「心」的「转向」。「他必使父亲的心回转而向儿女,使儿女的心回转而向父亲」(四6上,吕振中译本),这是描述家庭和睦、代际间和解的和谐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转向,使相互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是重要的,但先知指出第二方面的「转向」更加重要,他们要转向神,就是与神和好,因而这地就免受神的诅咒了(四6下)。这话的意思是当那日因以色列全家都悔改得救,他们就得以免受神毁灭性的击打和审判。

学者认为,玛拉基以记述摩西和以利亚两位典范人物作为总结,是要说明摩西是律法的代表;而以利亚是先知之话的代表,两者都是来自神的权柄。

思想:

你愿一生成为「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吗?你如何实现这理想?

神已将「劝人与祂和好的使命赐给我们」(林后五18),你会怎样做来实践这教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