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勇士基甸(十)
黎永明博士

士8:4~9│《环球圣经译本》

4之前,基甸和与他在一起的三百人来到约旦河,过了河;虽然饿得发昏,仍然追赶敌人。

5基甸对疏割人说:「求你们拿些饼给跟随我的人吃,因为他们饿得发昏,而我正在追赶米甸王西巴和撒慕拿。」

6疏割人的众首领回答:「西巴和撒慕拿现在已经在你手里了吗?我们为什么要送饼给你的军队呢?」

7基甸说:「既然这样,当耶和华把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里的时候,我就会用野荆棘和刺藤割碎你们的肉!」

8基甸从那里上到琵努伊勒,也向他们提出同样的请求;琵努伊勒人回答他也像疏割人回答的一样。

9于是他对琵努伊勒人说:「当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就会拆毁这座防卫楼。」

与经结连│解释经文

基甸带领三百人继续追赶敌人时饿得发昏(8:4),他问疏割人及琵努伊勒人索取食物,他们都却以讥笑的口吻回复(参8:15)。基甸不甘示弱,回复一次比一次严厉:先是「用野荆棘和刺藤割碎你们的肉」(8:7),后是「拆毁这座防卫楼」(8:9)。由此可见,基甸变得越来越暴力且自我中心,因为两地的人犯了相同错误,刑罚应相同。

打胜仗后,基甸「言出必行」,拿起野荆棘和刺藤来割碎疏割人(8:16),但是拆毁琵努伊勒的防卫楼外,也杀了那城的人(8:17)。这是全书首次出现杀同胞的记载,预示书末众支派杀便雅悯支派的悲剧。

此外,下文也交代基甸这么全力追赶敌人,原来是为了报仇。他对米甸王西巴和撒慕拿说:「他们就是我同母的兄弟啊!我指着耶和华起誓,要是你们让他们存活,我现在就不会杀你们了!」(8:19)他吩咐仍是孩子的益帖亲自手刃仇人,藉此侮辱对方,但是那孩子害怕,不敢拔刀。结果反被二王讥笑:「你自己起来击杀我们吧;因为人怎样,他的力量也怎样。」(8:20~21a)值得反思的是,孩子益帖既然不敢拔刀,基甸带他去打仗,究竟目的何在?他要孩子亲自手刃仇人,等同将暴力带入家庭,这也预示下文,他另一个儿子亚比米勒为了作王而滥杀兄弟七十人(9:5)。

之后,基甸起来,杀了西巴和撒慕拿,拿了他们骆驼颈项上的月牙圈(8:21b)。月牙圈是宗教饰物,基甸如果是敬拜耶和华,为何要取异教的饰物?这是否描述基甸的道德及信仰都在退步?


与神与人结连│默想及践行经文

一、基甸以三百人打败敌军后,人变得暴力。如何在成功后保持公正、清心?

二、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反射。你同意这句话吗?从益帖和亚比米勒的表现,你有什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