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 群體失敗的關鍵
黃天逸

經文:士師記一19 - 二5

19耶和華與猶大同在,猶大取得了山區,卻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爲他們有鐵的戰車。20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說的,把希伯侖給了迦勒。迦勒從那裏趕出亞衲的三支後裔。21至於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便雅憫人沒有把他們趕出。於是,耶布斯人與便雅憫人同住在耶路撒冷,直到今日。22約瑟家也上到伯特利去,耶和華與他們同在。23約瑟家去窺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24探子看見一個人從城裏出來,就對他說:「請你把進城的路指示我們,我們會厚待你。」25那人把進城的路指示他們。他們就用刀擊殺了城中的居民,卻放走那人和他的全家。26那人往赫人之地去,建造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還叫這名。27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和所屬鄉鎮的居民,他納和所屬鄉鎮的居民,多珥和所屬鄉鎮的居民,以伯蓮和所屬鄉鎮的居民,米吉多和所屬鄉鎮的居民;迦南人仍堅持住在這地。28以色列強盛的時候,就叫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走。29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蓮中間。30西布倫沒有趕出基倫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於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倫中間,成了服勞役的人。31亞設沒有趕出亞柯的居民和西頓的居民,以及亞黑拉、亞革悉、黑巴、亞弗革和利合的居民。32亞設人因爲沒有趕出那地的居民迦南人,就住在他們中間。33拿弗他利沒有趕出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於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居民迦南人中,而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卻成了爲他們服勞役的人。34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區,不准他們下到平原。35亞摩利人仍堅持住在希烈山、亞雅侖和沙賓;然而約瑟家權勢強盛的時候,他們成爲服勞役的人。36亞摩利人的地界是從亞克拉濱斜坡,從西拉延伸而上。

第二章

1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說:「我領你們從埃及上來,帶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曾說:『我永不廢棄我與你們的約。2你們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你們爲何這樣做呢!3因此我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明必成爲你們的圈套。』」4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百姓放聲大哭。5於是他們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並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士師記》第一章的特別之處,在於這一章聖經彷彿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後約書亞時代仍然成功,然而,當我們繼續讀下去的時候,原來他們仍然是以失敗收場的。

第19節告訴我們:自從猶大佔領了山地,因爲平原的居民有鐵車,以致他們未能將平原的居民趕走。問題是甚麼呢?這一羣以色列人,他們曾經經歷過並且亦一直經歷上主的幫助,但現在,他們卻忘記了上主同在的應許(申七1-3),同時又忘記了約書亞時代的經歷(諸如:耶利哥城的塌陷、勝過了擁有許多馬匹和戰車的夏瑣王…等)。表面看來,這一節經文彷彿告訴我們,以色列民敵不過對方,然而,實際上呢?原來他們已經忘記了約書亞的話:「迦南人縱然強盛,有鐵的戰車,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書十七18)。聖經作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乃是以色列民滿足於當下的勝利,以致裹足不前,失去了那一份向前經歷上主同在能力的勇氣。這一節經文可以說是整卷《士師記》的關鍵──埋下了整個士師時代以色列民失敗的禍根!

讓我們再看一些例子,使我們更明白以色列民問題之所在。

《士師記》一章7節記載了亞多尼比色的話,然而,說話背後有何重要性呢?

「砍斷俘虜的姆指」也就是表達了要奪去敵人掌握的權力,以致能夠彰顯自己的勝利。然而,猶大支派,他們沒有將亞多尼比色當場處決之餘,竟然還以亞多尼比色對待敵人的方法去對待他,這是甚麼意思?這是令人惋惜的,就是:猶大支派竟學會了迦南人的文化!

一章28節說:「以色列強盛的時候,就叫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走。」這一節經文是相當重要的。

按照上主起初的心意,以色列民是具有足夠力量將迦南人趕出去的。只是,他們不但沒有如此做,更加以次好的爲滿足,將迦南人留下來做苦工。從一章8節的順服上主、跟從約書亞所設定的戰爭模式,到現在就只停留在表面成功的階段,在成功的背後,從一章19節起、直到第一章的結束,充斥在經文中的是甚麼?就是「沒有趕走」這個短語(一19、21、27、28、29、30、31、32、33)。

按照二章1節所講,「從埃及上來」直到今天,上主從來沒有廢棄過與他們所立的約,然而,以色列民呢? ── 停留在表面的勝利,再不願意去順服上主的要求和教導,甚至不再願意付代價去謹守上主的吩咐。以色列民,他們從一章19節開始,正一步一步地走向失敗之中。毋怪乎二章2-3節裏上主對以色列民說:既然你們不願聽從我的話,那麼,「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

思想:

昨天談到「羣體成功的元素」── 禱告、合作、順服。總的來說,「成功」一個極重要的概念,乃是我們的「態度」── 在我們面對任何景況的時候,仍然要以上主居首位,並堅守心中那份「合而爲一」和「彼此順服」的原則。在《士師記》作者的心目中,「人心」可以說是羣體成功一個極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