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群體成功的元素
黃天逸

經文:士師記一1-18

1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說:「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與他們爭戰呢?」2耶和華說:「猶大要先上去。看哪,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3猶大對他哥哥西緬說:「請你同我上到我抽籤所得之地,與迦南人爭戰;我也同你去你抽籤所得之地。」於是西緬與他同去。4猶大就上去,耶和華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中。他們在比色擊殺了一萬人。5他們在比色遇見亞多尼‧比色,與他爭戰,擊敗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6亞多尼‧比色逃跑,他們追趕他,捉住他,砍斷他大拇指和大腳趾。7亞多尼‧比色說:「從前有七十個王,大拇指和大腳趾都被我砍斷,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現在神照着我所做的報應我了。」他們把亞多尼‧比色帶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裏。8猶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奪取了它,用刀殺城內的人,並且放火燒城。9後來猶大人下去,與住山區、尼革夫和低地的迦南人爭戰。10猶大去攻打住希伯侖的迦南人,殺了示篩、亞希幔、撻買。希伯侖從前名叫基列‧亞巴。11猶大從那裏去攻擊底壁的居民。底壁從前名叫基列‧西弗。12迦勒說:「誰能攻打基列‧西弗,奪取那城,我就把我女兒押撒嫁給他。」13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奪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兒押撒嫁給他。14押撒來的時候,催促丈夫向她父親要一塊田。押撒一下驢,迦勒就對她說:「你要甚麼?」15她對迦勒說:「求你賜我福分;你既然把尼革夫給了我,求你也給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和下泉都賜給她。16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孫與猶大人一起上到棕樹城,往亞拉得以南的猶大曠野去,住在百姓當中。17猶大和他哥哥西緬同去,擊殺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將城徹底毀滅。因此,那城名叫何珥瑪。18猶大攻取了迦薩和所屬的領土,亞實基倫和所屬的領土,以革倫和所屬的領土。

《士師記》一1-5的段落裏有一個不斷重複的字眼 ──「上來」(一1、2、3、4、16、22及2:1)。正如聖經作者所講,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二1)直到今天,上主從來沒有廢棄與他們所立的約;然而,以色列人又如何呢?

《士師記》的開始是以色列民成功的延續。

當約書亞一句斬釘截鐵的話:「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15)之後,以色列人迴應:「我們必事奉耶和華─我們的神,聽從他的話。」(書二十四24)當天,約書亞就與以色列民立約。

《士師記》的開始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

在「禱告」之中求問上主的心意(一1):約書亞時代,以色列羣體如同一人,發揮團體的精神齊心努力,並且甘苦與共;約書亞之後呢?《士師記》的開始是以色列羣體仍然以禱告仰望上主的帶領。

在「通力合作」之中一起爭戰(一2-3):不管多少人認爲猶大之所以要求西緬一起爭戰乃是由於他們的膽怯,然而,上主對是次戰爭的祝福(一4-7)卻讓我們看見,他們之間的合作並不存在負面意義。

在戰爭過程中「順服」上主吩咐(一8):(另參《約書亞記》八2428十30-32)按照這些經文記載,約書亞一直以來都順服遵行上主所設定的戰爭模式,目的是要完全毀滅迦南文化。換言之,今日當猶大同樣面對戰爭的時候,原來他們沒有忘記上主的要求,也沒有忘記他們的領袖一直以來所實踐的信仰──順服。

「禱告」、「合作」、「順服」── 這是以色列民成功的祕訣。毋怪乎,從一1開始,直到第18節,盡是以色列民在戰爭上的成果。

思想:

這18節經文對我們相當重要,事實上,若我們的羣體能夠在這三方面做好的話,我們就能夠好似以色列民一樣,在各樣事情上得勝有餘。羣體的成功,固然是上主的心意,然而,過程中讓我們不忘以「禱告」求問上主,以「合作」拉近距離,以「順服」實踐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