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盼望:三、生命的盼望
提摩太·凯勒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我们一起来探讨「生命的盼望」这个主题。首先,我们来看彼得前书一章3-13节。

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4.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5.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6.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7.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8.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9.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

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的寻求考察,

11.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原文作服事)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13.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这是神的话语。

在这几个节目,我们不断重复教会在城市中的异象和呼召是什么,我们其实想表达的异象,就是福音能够改变一切。

今天所读的经文告诉我们,福音改变一个人的心与生命的方式,乃是藉着重生。重生这个词非常重要,经文中提到:「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福音能够改变人的生命,重生是其中一个关键。

然而,在这里我们遇到一点麻烦,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重生」这个词常被人拿来表达截然不同的意义,与圣经中的意思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要花点工夫去查考经文,找出这个词在当时到底是什么意思,明白它原本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明白福音如何改变一切,就必须明白重生的意义。

从今天所读的经文中,我们可以从五方面来了解「重生」,就是重生的必要性、重生的源头、重生的本质、重生所带来生命的成长,以及重生是如何开始和进行的。

重生的必要性

在第3节,有一个很简单的词语其实相当重要,但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含义。经文说:「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彼得向谁说话呢?彼得正在写信给教会,他正在向一群基督徒说话。这个新生命不是给我们当中某一些人,乃是给我们,给「我们」所有人。只要你是基督徒,你一定经历了重生。在新约圣经中,不论是约翰、保罗、彼得、雅各布,都论到重生;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3 章跟尼哥底母说话时也谈到重生。这些人都是新约主要的作者,他们都说明了一件事,如果你要成为基督徒,你必定要重生。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重生的基督徒是指某一种基督徒──某种保守的基督徒、某种情感强烈的基督徒,或是指某些有特别得救经历的基督徒。但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整本新约圣经也告诉我们,重生不是指某一种基督徒或某一种性情。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要成为基督徒,就必须重生。

其实最强调「重生」这个观念的,是主耶稣自己。我们可以看到约翰福音3 章1 节提到:「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也是公会的成员,这代表他在社会上是一个有名望、有地位也非常有钱的人。他又是法利赛人,所以他在道德和遵守律法方面也超越一般人。他熟悉圣经,也谨守神的一切诫命。

不但如此,尼哥底母不像一般公会的人一样仇视耶稣,他向耶稣是敞开的。一般公会的人都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很骄傲。他们觉得耶稣那么年轻,又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和家世,却来教导属灵的事,他们就看不起耶稣,不想跟耶稣有什么关连。当尼哥底母看见耶稣的时候,他不但尊称耶稣为拉比,尊称祂为老师,而且还向耶稣请教神国的事。

我们看到尼哥底母这么好的人,既有成就又有虔诚的生命,而且愿意谦卑来到耶稣面前请教神国的事。耶稣理应称赞尼哥底母已经很不错吧,并鼓励他再多努力一点就可以达到标准,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耶稣却告诉尼哥底母需要「重生」。耶稣没有告诉尼哥底母如何可以更上一层楼,耶稣却要他「重生」。「重生」的意思是重新来过,他过去所有的成就都不算数,要重头开始,要重生,要从属灵婴孩的阶段重新开始。你必须要重生。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尼哥底母必须重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生。当耶稣提到「重生」或是当彼得说「得到新生命」,并不是意味着要追求更高的道德品格或要过更虔诚的生活。其实当主耶稣说尼哥底母要重生时,是直接挑战当时的道德观和宗教观,因为主耶稣的意思是,尼哥底母终其一生所作的努力都不足够,他所作的对进入神国一点帮助也没有。他必须要重生。

重生是必要的。重生与你的人格没有关系,也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人;与你是什么党派、哪一种类的人、或你的种族背景都无关。如果你要成为基督徒,与主耶稣基督建立关系,就必须要重生。这就是新约圣经给我们的信息。

重生的源头

第3 节说:「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 」你可以说这是重生的源头,但这不是重点所在,真正的重点在于主耶稣已经藉着重生,叫我们得着活泼的盼望。这一系列的主题是「盼望」,我们不会在本节目一次过详细谈论「盼望」是什么,因为我们会在每个节目中逐一探讨。但我们要明白经文所提的事──神已经将活泼的盼望赐给我们了。这活泼的盼望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奇妙的改变,因此,我们称之为重生。

「盼望」的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由他们对未来的认知所塑造的;换句话说,你怎样看未来,你对未来所抱持的盼望,将会完全塑造你今天的生活。多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安德鲁.德尔班科(Andrew Delbanco)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不是相当著名,但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是描述美国文化的历史,书名是《真正的美国梦:关于盼望的沉思》(The Real American Dream: A Meditation on Hope)。这本书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要将美国的文化历史真正地表达出来,其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德尔班科提到:「任何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核心,在于这个文化核心所抱持的盼望,这就是一个文化与另一个文化不同的地方。」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文化之所以与其他文化不同,或者一个文化之所以有凝聚力,其实在于人们对这个文化所抱持的盼望,所以盼望是关键所在。

德尔班科在引言中提到:「盼望其实是克服我们心中所隐藏对生命的怀疑。我们怀疑生命不过是生与死、得与失之间的举动。」他想表达的是,盼望是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关键,若没有盼望,我们会以为出生就是为了等死,或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个人的欲望,就像得与失之间,在这其中所做的一切最后还是要回归死亡。因此,一个人若没有盼望,一切就都没有意思了。若不是你怀着盼望,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盼望」是什么?作者引用一个哲学家麦克.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的结论说:「盼望其实是寻找一个超越满足暂时欲望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你必须为了比你或你自私的欲望更重要的事而活,为它牺牲,否则你就没有盼望了。这本书的前提是,人们其实需要整合能够给予我们生活盼望的故事,如果无法拥有一个能表达盼望的架构,我们就如人类学家克里夫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所说的:「人们只是一种没有形体的怪兽,既没有方向,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混乱又模糊的情感。」

纪尔兹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类学家。他说:「如果你没有比自己的欲望更伟大的事值得为其而活,就是你愿意为其牺牲又比你个人更重大的事,那么你就没有任何盼望。你既没有方向,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混乱又模糊的情感。」他的意思是,你根本不会有强烈的情感,也不会真正去热爱或憎恨任何事物,你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到悲伤。

我曾经读过一篇对一出音乐剧的评论,正好可以印证纪尔兹所说的话,这出音乐剧叫《美国的白痴》(American Idiot)。那篇评论说:「这出剧是美国年轻一代的写照:他们无聊、反叛,他们冷嘲热讽自己的愤世嫉俗。其中一首歌的副歌这样写道:『我不在乎你是否不在乎』这种容易上口的曲调,恰恰代表21 世纪美国人对生命的基本态度。他们在光彩夺目的荧光幕面前长大,他们的经验通常是藉着科技所获得的。他们喜欢推卸责任,甚至不为自己麻木不仁的态度负上责任,而且他们期望别人与他们有相同的感受。这一代人不用言语或任何善意和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说话。」

虽然评论提到这出剧的音乐部分很出色,但这个故事的主轴是一群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他们除了为自己当前的欲望而活之外,便没有别的人生目标了。因此,他们年复一年地浪费生命,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盼望。他们除了自己的欲望之外,没有为其他事而活。剧中唯一一段有意义的关系,是建立在主角和「他那支破烂的吉他」上。

我一边读这个评论,一边在想,你如何看这个故事的主题?故事又如何完结?那个评论家说:「21 世纪美国人的前景令人感到可悲。」在故事的结尾,主角回到家里,他多年来寻寻觅觅,最后只落得两手空空。我很受感动….这令我想起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一句笑话:「只有一件事情比虚度青春更可悲,就是没有虚度青春。」

这里的重点是,如果你确实活在一个虚度而没有盼望的生命中,而没有站在台上歌颂这生命,博得观众的掌声,你就好像活在地狱一样。如果你没有盼望,你的生命就没有什么令人感动之处,你也不会被感动。纪尔兹说得对。什么能使你感动呢?你必须有比你更加重要的事情,这样你才会被感动。

既然盼望对一个有凝聚力的文化和生命如此重要,你可以想象,当你拥有新的盼望,它会改变你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经文说「有活泼的盼望」。什么是活泼的盼望呢?就是「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话是真实的,当你得着这份盼望,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重生。为什么?这盼望完全改变你的生命,因为你对未来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相信那就是你的未来,这盼望将会改变一切。

德国神学家穆尔特曼(Jürgen Moltmann)对于基督徒从早期到现在的意义,有十分精彩的解说:

从早期到现在,基督徒都把他们对神的经历,与他们对自身的一种全新而强烈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基督信仰不仅是一个信念、一种感觉或一个决定。它深刻地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以致我们必须讨论死亡和重生。

当一首歌曲或一首诗向我们保证,说「冬天过去,春天就会来到」,这听起来让人感到安慰。但事实却刚刚相反,短暂的事物最终会胜过一切对未来的盼望。经历圣灵的同在,使基督复活的生命呈现在眼前……这唤起我们对神和将来的活泼盼望。「重生」的那一刻是一个永恒的时刻,在那一刻,永恒与时间触碰,并终结了短暂的时间。

重生的本质

重生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一点,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我希望大家留意第8节,经文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圣经新译本译作:「无法形容、满有荣耀的大喜乐」。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爱他,因此,你们就有无法形容、满有荣耀的大喜乐。

让我们思想一下「出生」的概念,来作一个比方。「出生」是新生命的开始,也揭示你与生俱来的本质。举例说,如果你生来是一只鸟,你不会生长成为一个人,因为你生来就有你生命的本质。这称为遗传基因,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个遗传基因下成长,成为个人所拥有、所发展出来的本质。当你要成为基督徒,就必须重生。这不是指拥有一个戏剧性的重大经历,当然也不指你要改换一新或洗心革面。不是!重生不是指这些东西。重生的意思是,你有全新的生命本质植入你的生命中。这生命本质放进你心灵的深处,使你的生命从内到外的改变过来,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改变。

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们来想象一下生命的概念。一块石头和一颗植物之间有何分别?我们知道两者有重大分别。我们想一想,世上有不同种类的生物。植物在某程度上可以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可以感受到冷和热、光和暗。至于动物,牠们更加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感受到有别的物体正接近牠们。动物晓得摆脱掠夺者,但植物却不能。植物在某程度上可以感受到所处的环境,但动物却有不同的本质,牠有能力感受到真实的状况,因此,动物比植物能够更有效地在真实世界中活动。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人类吧。人类拥有逻辑思维,意思是人类可以作出推论。我们可以看见正在发生的事,也可以推想某些将要发生的事,动物却无法做到。

不仅如此,人类其实是另一类的生物,因为我们可以察觉是非善恶。让我举例向你证明这一点。我们不会因为动物的猎杀或弱肉强食而说牠们是邪恶的,也不会要求牠们负上责任。反过来说,我们若发现人类杀掉或吃掉另一些较弱小的人类时,或看到某个部落、国家杀害并毁灭较弱小的部落或国家时,我们会要求他们负责。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这是不公义的事。我们不会期望动物能分别善恶,但对人类却有这样的期望。

每一种生命都能觉察到更真实的状况,并且在真实的世界里作出有效的行动。重生也是一样。马太福音第7章提到,如果你给一只猪看一颗珍珠或钻石,牠只会继续低头吃牠的玉米,因为猪根本无法辨认出所看到的这些珠宝的真实价值,但是人类却可以。因此,当你还没有重生,你若看到「神」、「神的圣洁」、「神的恩典」、「神的慈爱」、「耶稣为你死在十字架上」等词句,你可以说你相信或不相信,但它们对你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你无法完全明白它们的真正意义,无法领略它们的实在。对你来说,这些话不是真实的,它们不能触动你、改变你、激励你。这些话不能使你的生命得着改变,你也不会因这些话而改变过来。你不会照这些话去行。

举例说,有个人说他相信神掌管一切,但是他仍然担心、焦虑、害怕,他怕经济出现问题;相反,另一个人却这样想:「我相信神掌管一切,虽然我的经济可能出现大问题,但是我却有从神而来的平安。」

这两个人有什么分别?他们面临相同的问题,其中一个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处境,而另一个人却没有,他好像那只猪一样继续吃着他的玉米。重生的意思就是,你可以感受到这生命的真实性,是你过去无法感受得到的。以前你确实无法看见整个真相,但是重生使你得着一个全新的生命,使你能够感受到宇宙中所有的真实性,并按照这个新生命的本质来行事为人。

重生这个观念非常重要。或许你仍然以情感的角度来看重生,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有一个朋友法兰克(Frank Barker),他是一个退休的教会牧者,我非常喜欢他讲过的一个故事:法兰克在成为基督徒之前,是读神学和宗教的。他甚至花时间去研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著作,法兰克到最后才明白福音,并且信了基督,因为他明白得救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好人,而是因着神的恩典,祂让耶稣为我们死。这个想法完全改变了法兰克的一生。有一天,他和一位牧师谈话,他问牧师:「有件事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人将福音告诉我,而且我也很不明白为何连马丁路德都不明白什么是福音。」

那位牧师实在听不懂法兰克在说什么。法兰克说:「我花很多时间研究过马丁路德的著作,但我从未在他书中找到任何福音的真理。」牧师回答他:「你现在已经重生了,或许你可以考虑再回去好好研究马丁路德的著作。」

后来法兰克回去真的好好读马丁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他在每页做注记,他发现在每一页上都有写到关于福音的事,但是在他成为基督徒之前,却看不出来。他也不明白为何有这样的差异?但是他后来知道,因着重生,他好像对每件事都有一个崭新的看法。福音改变了一切。当人们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说自己重生了。

重生所带来生命的成长

重生带来成长。事实上,生命成长是其中一个方法让你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重生。一个婴孩一生下来不会瞬间就变成大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不是这样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为人父母的都迫不及待孩子可以早日成长,有时我们等候他们成长彷佛等了一辈子,但我们都知道孩子都是在自然的定律下成长。彼得前书1 章3至7 节说:「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我们来看看彼得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翻译出来的字句中有一点含糊,实际上这里说到的一些动词的时态是刻意彼此矛盾的。经文说,现在你因为有盼望而大有喜乐,但是经文也提到你正在忍受极大的试炼、痛苦、忧伤和折磨。这些动词都是用「现在时态」。彼得不是说:「你们一直有大喜乐,但现在却在苦难中」。他也不是说:「你们现在处于苦难之中,但你们将会有大喜乐。」他是说:「你们现在充满难以言喻的大喜乐,但也充满着极大的痛苦。」他们是在同一时间体会到两种相反的经历。

你可能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将生命最深处的盼望(即大喜乐)建立在生命的处境上,那么,当生命的处境很顺利时,你会很开心,但是当环境不顺利时,你就会悲伤、忧愁。但如果你将生命最深处的盼望,扎根在神里面,如果神是你最终极的珍宝和确据,也是你最终极的爱和价值,即使你现在面临的处境,可能是你银行的存款和名声都下跌或失去了,所有这些不幸的遭遇,都只会使你更依靠那极大的盼望,就如火熬炼金子的过程一样。火不会将金子化为乌有,而是炼净金子的一切渣滓。

如果你的盼望建立在环境上,当你经历忧伤时,你就会被毁掉,化为乌有。但如果我们的盼望不是建立在环境上,当你经历忧伤时,那些忧伤痛苦虽是真实的,却可以熬炼我们成为精金。

我要分享一个见证。多年前,我和师母尚未结婚,当我们还在交往的阶段,有一段时间我心中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她继续交往。我这样举棋不定,让她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折磨。有一个夏天,因为我们在不同地方工作,我去探望她,我还记得我们走在路上时,她跟我说:「我从诗篇一节经文中得到很大的帮助,诗篇116 篇11 节提到:人都是说谎的。」这节经文有很多不同的译本,另一个译本说:人都活在虚无中。

起初,我以为她在开玩笑,但她表示她不是开玩笑,然后我感到被羞辱。她说:「你不要感到被羞辱。我只是忽然体会到我不该将太多的希望放在人的身上,因为这样会令我生气、焦虑。这一切的经历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宝。这确实帮助了我,让我感到安慰。」我明白了,我问她是否要分手,她说不是,事实上,因为她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她比以前更预备好了。

她活出了彼得前书1 章6至8 节的教导。即使她在痛苦中,但她有更深的喜乐。在痛苦中生出喜乐,这就是福音的能力,也是重生的能力。其实我那时一直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受到羞辱,但这却成为我传讲重生的能力一个最佳的例子。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基督徒不是斯多亚学派的禁欲主义者,不论环境怎样都不让它影响,基督徒也不是享乐或堕落主义者。基督徒可以同时拥有忧伤和喜乐的心态,这其实是情感上成熟的表现,也是属灵上成熟的表现。当你能在真正的盼望中喜乐,你就更能将自己置身于人们的忧伤和困苦中,你可以感受到世上的痛苦,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这痛苦也能驱使你去感受到盼望所带来的喜乐。谁能想到虽然环境不顺利,却因为重生的能力在神里面得着更大的喜乐?重生必定是千真万确的。

重生是如何开始、如何进行的? 最后,重生到底如何发生?你要做什么呢?这其实是非常吊诡的事。彼得前书1 章23 节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婴孩不会因为想要出生就被生下来的,他们也不会说自己哪天要出生。婴孩出生时除了哭什么也不会做。他们的确参与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他们能够诞生,是因为另一个人的痛苦。

这就好像我们与主耶稣的关系一样,一个重生的人必须认清这一点,我们不能只将主耶稣当成一个伟大的教师而已,然后说:「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过良善的生活,因为我要努力去做耶稣要我做的事,我要效法祂。」但这样的体会无法真正让你感动和得着激励。我若问你:「你是基督徒吗?」你会回答说:「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基督徒。我为此感到很焦虑。」你要明白耶稣不只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而已,祂不是来告诉你要做什么才可以得救。祂就是你的救主,为你承担了本来你应该承担的事,以致你可以藉着神的恩典而得救,因此你只需要领受恩典。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你的罪付上代价。当你领受这恩典时,你就会真正明白你与祂的关系。

在约翰福音16 章,耶稣基督在临死前对门徒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能见我……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他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纪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对男人来说,这话不大容易明白,甚至对现代使用麻醉药来生产的产妇来说,也不大容易明白。古时,产妇要随时预备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生产要冒极大的风险,而且要经历很大的痛苦。每个产妇的生命都在危急状态中。

耶稣说:「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他的时候到了。」约翰每次提到「时候到了」都是指耶稣基督受死的时候,他以妇女生产来比喻耶稣基督受难,妇女在生产时所受的痛苦,就好像耶稣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给我们重生一样。婴孩不是靠着自己而出生的,而是因着母亲的努力而生下来。同样,你们不是靠着自己重生,而是靠着耶稣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赐下新生命给我们,耶稣领我们从黑暗归向光明,祂受死为要给我们新生命。

当你明白这一点,你意识到得救是单单藉着恩典,你便会说:「父啊,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一切,求祢接纳我。」这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新生命的开始,就是明白这是出生,你是一个婴孩,是耶稣基督带你进入新生命。当这一切深深感动你,你就可以得着这一切了。

你要继续察看这一点。在这段经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10 节至12 节,在这最后的部份,经文论到福音,说:「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天使很有智慧,他们察看福音,从不感到厌倦。经文是这样说的。天使在观看福音时,常会得着新的亮光,有新的体会,这就是我们成长的秘诀。你要常常查看耶稣已经为你成就的事,直到祂的喜乐丰丰富富地充满你,以致你可以坦然面对外在的环境,因为我们已经重生,已经得着活泼的盼望。

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父神,当我们明白重生的意义,我们的生命便满有盼望,我们对袮在我们生命中所成就的一切充满盼望。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重生了,求袮帮助他们的新生命得以成长。我们当中还未得着新生命的,求袮帮助他们倒空自己,来到袮面前仰望祢,对袮说:「主啊,因为袮所成就的一切,求祢接纳我,将袮的生命赐给我。求祢把我带进袮的家里,带进袮的国度里。」主啊,感谢祢,因为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失去所有,我们就可以在祂里面得着一切。感谢主!我们这样祷告奉主耶稣最宝贵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