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奉献
11月10日 愛仇敵的四個例子 - 爾道自建

11月10日 愛仇敵的四個例子

Audio icon

爾道自建

2025年11月10日

收藏
分享

經文:路加福音6: 27-30

27 「可是我告訴你們這些聽的人,要愛你們的仇敵!要善待恨你們的人! 28 要祝福詛咒你們的人!要為凌辱你們的人禱告!29 有人打你的臉,連另一邊也由他打。有人拿你的外衣,連內衣也由他拿去。 30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要討回來。

隨着四個愛敵人的命令,主舉出四個具體的例子,怎樣迴應我們的敵人,或者那些不善待我們的人。第一個例子是當有人打你的臉,連另一邊也由他打。這句話相信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其中一句聖經金句,但是卻被錯誤地理解。上下文告訴我們這種侮辱的行為應該是在一個宗教的場景,是因為主的緣故受侮辱,按着猶太人傳統,是用手背來打臉,是侮辱性的,連帶可能被趕出會堂,這是為什麼馬太福音的記載是說右臉被打。這種侮辱的行徑是濫用權力去傷害別人。在主耶穌愛敵人的教導中,愛是帶着被冒犯和濫用的情況,意思是說當我們被侮辱的時候,不只是我們不去報復,甚至還冒着被多次冒犯和傷害的險,用愛和寬恕面對我們的仇敵。

這是否一個太軟弱的行徑?難道聖經沒有支持我們維護自己的權利?首先,這種愛的吩咐是針對個人層面,羣體或國家層面是有權利去維護自己的安全。另外,這種行徑是想突出愛是包括放下自己的權利;愛是冒險的,就是被多次拒絕和傷害的風險。這豈不是主耶穌所做的嗎?他降下凡塵,放下了他尊貴的權利成為一個普通人,並且多次被他同族和最親近的人所傷害和侮辱,甚至最終被他正要拯救的猶太信眾所殺害!

第二個例子的背景可能是一個在荒野被打劫的情況,有點像好撒瑪利亞人的背景。讓劫匪拿走他的外衣算是一個慷慨的行動,但是更慷慨的就是願意將他其他的物件,就是內衣,都讓對方拿走。這種反應比對方更慷慨,不單不作武力的反抗,更是用溫柔和友善迴應對方的攻擊,可能的反應就是劫匪的情何以堪,但也可以是爲了自己再次被欺負和被搶奪作預備。第三第四個例子都是這種慷慨的愛,不在乎對方有多惡意或真正有需要。當然,真正實踐的時候要配合聖經其他的教導,包括要有智慧,亦不排除我們可以有保護自己的權利。但這四個例子強調的愛就是以善勝惡,就是突出了:付出愛是會受到進一步傷害甚至這愛會被濫用的。這種超然主動付出的愛正是上帝對我們所做的,亦是跟隨耶穌的門徒效法主的一個終極考驗。

思考/反省和默想/禱告:(按感動選擇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你什麼時候經歷過這一種溺愛:對方明知我們並非懷有善意,仍然願意相信和慷慨的付出?相信這種愛可以在人世間的父母與子女、甚至不少夫婦關係中出現,而付出這愛的人是會受傷的。無論你是付出一方或是接受一方,停留在這個愛的片段中,看看神有什麼話要跟你講?

愛是主動的慷慨,是冒險被再次的傷害,是不尋求報復,反而以善勝惡,不是咒罵,而是帶出祝福。感恩我們的天父是如此愛你和我,重溫你如何被神所愛的片段,並且獻上讚美。

重溫這四個例子,有沒有與你最近一些人際的衝突或受壓有相似的情況?我們不用按字面的實踐四個例子的細節,但需要活出這四個例子背後的愛,求主給你力量突破。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