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6: 37-38
37「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就不被審判;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38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經文的第三和第四個命令,是饒恕人和給別人 (37節下及38節上)。饒恕的希臘文意思是被釋放、被原諒,宣告不被定罪可以釋放,意思是不因為對方所犯的罪或得罪你的地方鍥而不捨地追討,要定對方的罪,討回自己的公道。
一方面,被釋放的是得罪了我們的一方,因為充滿恩慈的愛放下追討了對方的權利,不用一種定罪和論斷的態度希望對方不得好死,這是愛仇敵的愛。但這不代表對方所做的事是對的,或者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排除我們應該做一個合宜的道德判斷,或者避免自己進一步受傷害。27節提到,愛仇敵的愛包括我們對他們的寬容,這實在會造成一種脆弱的關係,讓對方有機會再一次帶給我們傷害,正如父母對子女的愛,這種不捨不離在現實中是給子女再有機會傷害父母的心,但不會因為這個緣故,父母就不再給予子女仁慈和憐憫的愛。
但另一方面,饒恕要釋放的對象是我們這被得罪的一方。因着心裏所受的傷害,我們或許懷恨在心,或因這些傷害帶給我們身心靈的疲累和捆綁,饒恕要釋放的對象是我們這被得罪的一方。說來容易,過程絕對不簡單。經文給我們的鼓勵是人際關係的金科玉律,我們都希望得着原諒,因而要用這個原則嘗試去原諒別人。兩個關於容器的比喻,都說明我們怎樣對待別人,上帝就會加倍這樣對待我們。同樣的原則,主耶穌吩咐我們去給別人,無論是幫助或者物質上的好處,因為神是豐富的主。但這樣做的動機,不是要從上帝那裏獲取更多物質或好處,而主要是彰顯上帝的慷慨和豐富,但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永恆的國度裏,上帝會同樣以祂的慷慨和豐富迴應慷慨的人。英文NIV的翻譯很有意思,「給」原文是同一個字,但NIV卻先後翻譯成「給予」人,和神「傾倒」給我們,精彩地將背後的神學反映出來。
思考/反省和默想/禱告:(按感動選擇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你是一個慷慨的人嗎?為什麼呢?神在這段經文怎樣對你說話?你找到慷慨的動機嗎?
你是一個容易原諒別人的人嗎?為什麼呢?神在這段經文怎樣對你說話?你找到原諒別人的動機嗎?
原諒別人從來不是容易的事,若我們沒有清楚知道受過的傷害,學習得到主溫柔的醫治,學習經歷上帝憐憫的愛,並倚靠祂的恩典,我們的人性是做不到的。若此刻上帝感動你,想起有一個得罪了你的人,至少學習不去論斷和仇恨,為自己的傷痛和放下敵視來禱告。若你還未醒覺自己受到的傷害或被得罪的地方,仍未曾來到上帝面前求幫助,不要勉強自己立刻能夠做到,但現在可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