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6: 37-38
37「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就不被審判;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38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隨着35至36節作為一個對愛的小結,強調我們要做什麼去愛仇敵,現在就集中訓示門徒不要做什麼。這裏共有四個命令,頭兩個命令是不要論斷別人和不要定人的罪 (37節上)。論斷的意思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未對當事人有足夠的理解,又或不覺得需要理解之下的一種判斷,並且沒有動機幫助別人變得更好,而是帶着敵對、沾沾自喜甚至高高在上的態度。退一步來說,即使這個判斷是對的,這種高傲的姿態是帶着一種定罪和審判別人的意思,因此不被最終審判的主所認同。同時,不論斷、不定罪不是說我們沒有是非的觀念,或不做任何善意的道德判斷,而是看我們帶着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所以,這四個命令都跟之前這個愛的小總結有關係,經文提到要像天父的仁慈和憐憫 (36節)。憐憫人就是對人的不幸有關切之心,看到別人的弱點、屬靈的軟弱或犯錯的時候,憐憫人的人不會擺出落井下石的姿態,不會存一種審判官的心態來宣告對方有罪,否則就是自義和驕傲的態度,僭越了上帝的位置來作審判的主。兩個命令的解釋都說出了一個道理,就是神應許對我們的態度,視乎我們怎樣對待別人。神對滿有恩慈的人充滿着恩慈,對不論斷人的人,上帝也不輕易論斷他們。這與雅各書四章一到10節的引用經文一致:「上帝抵擋驕傲的人,但賜恩給謙卑的人。」嚴苛和輕率地論斷別人,只會破壞關係和窒息了我們憐憫的心 (雅 2: 13)。
思考/反省和默想/禱告:(按感動選擇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容易對別人作出論斷呢?你自己又怎樣?
經文提到的論斷別人的心態是否存在你和我當中?特別當我們的論斷可能是對的,就很少去檢視自己的動機和態度,對你而言,經文有什麼提醒?
假設我們的神就是沒有憐憫,只有輕率論斷和定我們的罪,祂對你的控訴書的內容會是什麼?嘗試組織這篇控訴書。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這可能是我們論斷別人之後帶給別人的感覺。感謝上帝是如此公義但同時滿有恩典,賜恩給謙卑的人。你願意成為這個謙卑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