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7: 31-35
31 主又说:「这样,我该用什么来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 32 这正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喊叫:『我们为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唱哀歌,你们不啼哭。』 33 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的。 34 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又说这人贪食好酒,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35 而智慧是由所有智慧的人来证实的。」
正如耶稣最后回应约翰差来的门徒:「凡不因我跌倒的有福了!」施洗约翰和耶稣有不同的风格,前者在旷野,后者在人群中,但他们都先后被某些宗教人士所拒绝。拒绝的原因不在乎他们事奉的风格,而是拒绝了来自他们的信息。耶稣在此用比喻讽刺和解释为什么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拒绝了约翰的洗礼,自然也会拒绝耶稣的信息,他们是背弃了上帝的旨意 (30节)。
耶稣将拒绝他和约翰信息的宗教人士比喻为属于「这一世代的人」。其实路加记录了耶稣及后来的使徒对这个世代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9: 41; 11: 29-32; 使 2: 40),特别是这一代继承了杀害先知、流他们无辜的血的罪 (11: 50-51),更甚的是他们拒绝了人子 (17: 25),比在申命记中失落了一代的以色列更不堪 (申 1: 35; 32: 5, 20)。当然,不是这一代所有人的回应都是拒绝上帝的,例如很多自愿谦卑承认有罪的税吏,但讽刺的是他们往往都是社会低层,反而满有律法学识的宗教人士却成为敌挡耶稣的先锋。
所以这个比喻中耶稣说:「他们好像什么呢?」他刻意不将所有人说成:「你们这邪恶的世代」,反而挑战听众不要选择站在他们邪恶的这一世代,而是接受耶稣的信息。孩童被喻为文士和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游戏规则,要求其他人配合,什么时候为喜宴跳舞,什么时候为丧礼哀哭。但来跟从约翰和耶稣的人却是智慧之子,因为他们看见二人所做的,证实弥赛亚时代已来临,所以愿意悔改听从(8:21),他们的跟从和改变见证了「智慧」的真伪。「智慧是由所有智慧的人来证实的」(35节)是将智慧人格化,英文是 " But wisdom is proved right by all her children"。
所以这一世代的邪恶不单是拒绝上帝的启示,更是坚持自己的规则,不接受一个在旷野不吃饼不喝酒的先知,宁愿将他的攻克己身说成了是被鬼附;亦不接受一个贴地,住在人群间和接纳罪人的救世主耶稣,硬要将他说成是一个好饮好食之徒。他们要将上帝的信息扭曲来配合他们喜欢的方式,包括期待一个高高在上的政治弥赛亚,与他们携手统治以色列,而不是一位谦卑柔和、受苦的弥赛亚。
思考/反省和默想/祷告:(按感动选择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主耶稣对那个世代的控诉,亦是对每一个世代的挑战。你今天选边站了吗?为什么呢?什么事你要逃避和抗拒,什么是你要更争取,好使你能站在上帝那边的呢?
从主耶稣对当时那一代的指控,不排除上帝的审判除了对个人层面之外,亦有群体的层面。我们活在这世代,不但要避免受影响,我们的沉默或默许亦助长了这一世代的邪恶,某程度可能亦要为这世代的罪负责。安静祷告求神带领,除了站在上帝的一边,可以怎样积极为这一代负责。
宗教人士的罪不单是拒绝了人子,更是背后的自我中心,要玩弄上帝的启示于自己喜欢和有利的状况之中。这说明启示和宗教本质上的不同,启示需要人的顺服,而宗教却可以成为有权位之人玩弄的手段。基督教本质是启示,虽然有「教」这个字,却是被别人称呼而成的。如果你今天在教会或其他宗教群体有领导的角色,你怎样避免像法利赛人和文士那样自定游戏规则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一定是上帝喜悦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