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7: 36-50
36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那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37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满香膏的玉瓶, 38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滴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39 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一定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她是个罪人哪!」 40 耶稣回应他说:「西门,我有话要对你说。」 西门说:「老师,请说。」 41 耶稣说:「有两个人欠了某一个债主的钱,一个欠五百个银币,一个欠五十个银币。 42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赦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那么,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43 西门回答:「我想是那多得赦免的人。」 耶稣对他说:「你的判断不错。」 44 于是他转过来向着那女人,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滴湿了我的脚,又用头发擦干。 45 你没有亲我,但这女人从我进来就不住地亲我的脚。 46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爱的多;而那少得赦免的,爱的就少。」 48 于是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罪都赦免了。」 49 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50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
主耶稣接受法利赛人的邀请,到他的家中坐席,证明主耶稣是向所有人开放,他被邀请坐席的这个饭局,应该是一个公开的筵席,他之所以被邀请,很有可能是因为法利赛人待他为先知(7:39)。而根据之后法利赛人对罪人的看法,可见他认为主耶稣是洁净的,所以才会邀请他。在路加福音中还有其他场合记载了法利赛人邀请主耶稣吃饭(11:37及 14:1),每一次都是记载了主耶稣在吃饭的场合中责骂了邀请他的主人。
这一段经文的主角是一个女人,文中没有提及她的名字,但形容她是个罪人,却没有具体提及她的罪是什么。很明显这个女人是特意来见耶稣的,是基于主耶稣之前的教导。路加仔细地描述了女人的动作,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表达了谦卑和对主耶稣的忠心。她的流泪代表了内心的感动,有可能是因为有机会敬奉主耶稣所带来的喜乐,她用嘴亲主耶稣的脚,加上用香膏膏他的脚,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敬畏。邀请主耶稣吃饭的法利赛人看到这事,便立即怀疑主耶稣的先知资格,是由于他认为,先知必定会知道这个女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女人所做的冒犯了法利赛人,因为她是个罪人,却透过触摸主耶稣而玷污了主耶稣,但耶稣的反应却表达了他对这个女人的接纳,正正是这个反应冒犯了法利赛人。在7:39中,西门内心对耶稣是否先知发出了质疑,但这个质疑立刻就在7:40得到解答,主耶稣不单知道这个女人是谁,更加知道西门心里在思想什么,证明了祂是先知的身份。
思考/反省和默想/祷告:(按感动选择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无论记载中的法利赛人是敌人还是朋友,耶稣都应邀了。你有没有开放自己的生活给还未信主的亲友或朋友呢?为什么?如果没有这种机会,我们对他们的影响,或期望他们信主,都可能会比较困难。通常基督徒都留在教会忙碌,有时会忘记了我们是为了未进到教会的人而忙碌的。
故事中的女人毫不顾忌别人对她的眼光,尽情表达对耶稣的敬畏与爱戴。别人看到你这一份爱神的激情吗?为什么呢?你有什么保留呢?顾忌什么呢?此刻向神倾诉你对祂的敬畏与爱戴吧!想像一个可以爱神和敬畏祂的方法,结合圣经,亦配合你对祂的激情。
法利赛人的洁净观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洁净,与不洁净的人划清界线,而不是既要保守自己的洁净,又同时预备好接触未洁净的人。圣经的教导是入世而不属世,这样我们才能在未认识神的人当中做见证。你是怎样划清界线的呢?既能保守自己不属世,又能服侍在世的人。曾经听见有神学院的老师说,他会放一个烟灰缸在家中,虽然他自己不会吸烟,但会容许还未信主的亲友在他家中吸烟,来表达对他们的接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