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齐往营外受苦
叶应霖

经文:马可福音十五21~32

21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经过那地方,他们就强迫他同去,好背耶稣的十字架。22他们带耶稣到了一个地方叫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23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24于是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抽签分他的衣服,看谁得甚么。25他们把他钉十字架的时候是上午九点钟。26罪状牌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27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29从那里经过的人讥笑他,摇着头,说:「哼!你这拆毁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30救救你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呀!」31众祭司长和文士也这样嘲笑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32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好让我们看见就信了呀!」那和他同钉的人也讥讽他。

这个西门实在十分幸运,因为他竟然有幸可以代耶稣背起十字架!马可在此详细地列出他的背景:他是古利奈人,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其实马可不常列出这些出现片时之人物的名字,许多重要的角色,例如是第五章经血不止的女人、第七章的推罗境内的外邦妇人、第八章伯赛大的盲人、第十章有钱财的人、第十四章在伯大尼膏耶稣的女人等等,都是没有名字的。但马可却偏偏在这里详细列出西门的背景资料。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西门正是耶稣钉十架的目击证人 (eyewitness),亦是马可这段记载的资料来源。又或者,亚历山大和鲁孚都是罗马城第一代马可福音的读者,会众都认识他们,知道他们的父亲曾为耶稣背起十架(罗十六12~13)。当门徒已经鸡飞狗走,不知去了哪里(自马可福音十四章72节起,马可再没有记述门徒的出现),这位从乡下来的人却有幸能为耶稣背十架至各各他。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各各他的具体位置。根据教会传统,各各他被认为位于现今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之所在地,亦即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点。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圣墓教堂的东侧和南侧有可能是耶稣时代之耶路撒冷的第二道城墙 (second wall)。假若这解释是正确的,教堂之所在地就正好是在城墙之外,那么就有可能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点了。但若然城墙之走向实际并非在圣墓教堂的东侧和南侧,各各他就不可能是在圣墓教堂之所在,而是在其他地方,例如较为北面的「花园坟墓」(The Garden Tomb)。

然而,寻找各各他之所在,其实不仅是一个考古任务,更可以是一个属灵的洁净之旅。根据以色列人的传统,「营外」象征分离和被拒绝,就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不久,当他们犯下以一只金牛犊去代表上主的罪(出三十二)之后,耶和华就吩咐摩西要把那些不洁或犯罪的人送往营外(利十三46),而赎罪祭亦是要在营外焚烧(出廿九14),例如民数记五章1~3节及利未记十六章26~27节就这样记载: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一切患痲疯的、患漏症的和因尸体而不洁净的,都送到营外去。无论男女你都要送,把他们送到营外,免得他们玷污了他们的营,这是我住在他们中间的地方。」 (民五1~3

作赎罪祭的公牛和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的血被带入圣所赎罪之后,就要把这牛羊搬到营外,皮、肉、粪都用火焚烧。(利十六26~27

然而,因着上主的怜悯,这拒绝却非故事的结束。随着赎罪祭在营外完成,上主与以色列人的关系得以重建。来到《新约》的时代,希伯来书的作者就回望《旧约》并这样提醒我们:「因为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至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体却在营外烧掉。所以,耶稣也在城门外受苦,为要用自己的血使百姓成圣。这样,我们也当走出营外, 到他那里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十三11~13

就是这样,耶稣必须在耶路撒冷城门外受苦。一方面,他的死代表他被耶路撒冷拒绝;另一方面,他的死符合了上主的心意,让我们能得以与神和好。

思想:

信徒必须要借着认同耶稣的受苦去经历成圣,你有同感吗?

对你来说,哪里是你的「营外」?

你愿意走到「营外」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