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马可福音十二28~34
28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的辩论,知道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一条是第一呢?」29耶稣回答:「第一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的上帝是独一的主。3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31第二是:『要爱邻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32那文士对耶稣说:「好,老师,你说得对,上帝是一位,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了;33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邻如己,要比一切燔祭和祭祀好得多。」34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甚么。
根据传统犹太教的传统,诫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365条消极的诫命(禁止做某事):这个数字与一年中的日数相同,象征每天都要遵守的禁令。第二类:248条积极的诫命(要求做某事):这个数字据说与人体的骨胳和主要器官数量相同,象征是每个人应该用全身心去遵守的命令。既是这样,究竟众多诫命里,有没有某些是特别重要的呢?这就是文士问耶稣的背景。
耶稣的回答是引用了申六4~5,经文是属于申六4~9的段落。教会传统一般称之为「示玛」(Shema)。一方面, 「示玛」 是本段落第一个希伯来文 שְׁמַע的音译,意思是「听」;另一方面,「示玛」,亦是代表了犹太宗教传统里的日常祷告内容,包括申六4~9、申十一13~21、及民十五37~41。三段经文都包含一个重点,就是遵守神的诫命。而「要爱邻如己」就是引用了利十九18。
这段经文有几样特别之处。第一,可十二32~34的内容是马可福音独有的,这亦是四卷福音书中唯一一次对文士给予正面描述的段落;第二,当文士以不含敌意的态度向耶稣发问,耶稣亦乐意回答文士; 第三,马可不单记述了文士对耶稣回答的肯定,更在耶稣的回答之上给予补充:爱神爱人比「献任何祭物都更重要」(参《新汉语》的翻译)。第四,马可最后以耶稣对文士正面的判断做结束:「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笔者认为这段经文的存在价值是非常高的。首先,原来并非所有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敌挡耶稣的;第二,原来耶稣的教导并非与传统犹太教相距很远,他的福音仍然是强调了上帝是唯一的;第三,马可虽然只是记述了一位文士这样正面地与耶稣对话,但他跟耶稣对话的代表性明显超越了他个人与耶稣的关系,否则马可就不能说:「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甚么」。第四,文士仍然需要耶稣的拯救。他虽然离上帝的国不远,但他其实仍然需要借着耶稣进入上帝的国。笔者相信,马可是希望借着这段对话,向犹太人宗教体制里的领袖发出呼唤,期盼他们也能共享这位文士的视野。
思考:
根据马可的理解,其实整个文士体制在耶稣的时代都已经陷入一个很烂的状态(可十二38~44)。然而,纵使如此,上帝仍然能够引导体制里的某些人来寻求祂。换句话说,「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 原来不能完全地解释一个人的身分。今天,我们又有没有过份地采用了社会的法则,以社会类别的角度去定义某些体制内的人, 将他们拒之于上帝国度之外?耶稣不会这样做,但法利赛人会这样做。你应该不是法利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