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 第四个论辩:公义
麦耀光

玛拉基书二17-三5

二17你们用言语使耶和华厌烦,却说:「我们在何事上使他厌烦呢?」因为你们说:「凡行恶的,耶和华看为善,并且喜爱他们;」又说:「公平的神在哪里呢?」

三1万军之耶和华说:「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来到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看哪,快要来到。」2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他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他如炼金匠的火,如漂洗者的碱。3他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人,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4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仿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5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我必速速作见证,警戒那些行邪术的、犯奸淫的、起假誓的、剥削雇工工钱的、欺压孤儿寡妇的、屈枉寄居者的和不敬畏我的人。」

玛拉基的第四个论辩反映出先知与百姓的互动,可能出现白热化的现象,双方的用词与语调显得尖锐。玛拉基直言说:「你们用言语使耶和华厌烦」,而百姓反问说︰「我们在何事上使他厌烦呢?」先知就直指百姓歪曲了神的训诲,竟然诬告神:「凡行恶的,耶和华看为善,并且喜爱他们」。百姓却质问先知:「公平的神在哪里呢?」面对如此的百姓,先知宣告:主会来,并带着公义来审判作恶之人。

学者指出,「厌烦」的动词形式,仅出现在这里和以赛亚书四十三章23-24节,当中指出百姓的罪孽使神感到厌烦。玛拉基让百姓了解到,因为他们祷告时,没有用虔诚的心,也不用心敬拜神,以致使神厌烦。加尔文翻译这节时指出,若敬虔的话语和礼拜的行动没有信心、忠诚与爱,便会「使祂(神)的灵忧伤」。因他们没有敬虔而被拒绝,但他们发现有些人是不敬虔的,却是蒙福。因此,他们认为神是不公义的。或许当时的百姓正如约伯三个朋友一样,只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思维,就是认为神是赏善罚恶的,因此,从人的生活成功或受苦,就能判断那人是否曾经行善或作恶了。故此,当他们看见恶人存活,并且得享长寿时(伯廿一7),就判定神是不公义的。但我们看见旧约的诗人,当他们面对一些事情,同样不能通过他们的逻辑思维,诗人并没有质疑神,乃是藉祷告来到神面前 (参诗七十三3-14)。又如哈巴谷先知,他则静心地等待神的作为 (参哈二1「留心看耶和华在我里面说甚么,怎样使我答复自己的怨诉」,新译本)。

神是会回应百姓的提问,但祂的回复不一定是他们所期待的答案。神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5节)。神会派使者来临,那是一位公义的使者。当玛拉基听见神要差遣使者时,「使者」就是他名字的意思。但神继续说这立约的使者快要来到 (1节),那时,玛拉基就知道神所指的这位使者,不是先知本人。在三章1节,那位「使者」有三个名称:「我的使者」、「主」、「立约的使者」。学者们的分析揭示,「我的使者」是指施洗约翰,而这位「主」则在祂的殿中和这位「立约的使者」为人所仰慕,这就是指耶稣基督自己。

百姓呼喊公义,神将会彰显公义,并且施行审判。先知看到神两方面的作为。第一、神向祂的子民进行如火和碱般的「熬炼」(refining) 和「洁净」(purifying),以致他们「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就可以得蒙悦纳 (3-4节)。第二、神向作恶和压迫社会弱势的人士追讨他们的过犯。神是雇工、孤儿、寡妇和寄居者 (申廿四17-22廿六12-13) 的见证人,审判那些行邪术的 (申十八9-14)、犯奸淫的 (出廿14申五18)、起假誓的 (出廿16申五20)、剥削工钱的 (申五18)、欺压人的、屈枉他人和不敬畏神的人。神将亲自警诫干犯社会不义的人。

思想:

大卫曾这样向神祷告:「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的舌头犯罪」试反思我的言语行为是否蒙神悦纳?祈求圣灵保守自己的嘴唇不要肆意地议论神。

试默想以下的经文:一生「喜爱公义」(来一9)、「追求公义」(提前六11),以及「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2)。这些是否你所仰慕的?向公义的上帝祈求将这些美德赏赐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