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第一個爭論:神愛以色列
麥耀光

瑪拉基書一1-5

一1耶和華的話,藉瑪拉基傳給以色列的默示。2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你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耶和華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3惡以掃,使他的山嶺荒涼,把他的地業交給曠野的野狗。」4以東若說:「我們雖被毀壞,卻要重建荒廢之處。」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任他們建造,我必拆毀;人必稱他們為『邪惡之境』,為『耶和華永遠惱怒之民』。」5你們必親眼看見,你們要說:「耶和華在以色列疆界之外必尊為大!」

未來七天,我們將會一起思想被擄歸回的第三卷先知書,也是舊約的最後一卷書,就是瑪拉基書。作者先知瑪拉基的名字是「我的使者」的意思 (1節,呂振中譯本)。本書是記述先知領受神的默示後,向以色列民宣講的信息。那麼,瑪拉基是生活在甚麼時代?他的聽眾有甚麼狀況?先知要傳講的,又是甚麼神諭呢?

聖經學者認為瑪拉基、哈該和撒迦利亞這三位作者,他們在撰寫希伯來文文本和記錄神諭的用語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哈該和撒迦利亞是在被擄歸回後帶領百姓重建第二聖殿的先知,他們都是在公元520年傳講信息,激勵百姓加入重建行列。而瑪拉基書的寫作年代,則在公元450年與430年之間,相信他與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同時代的人,因為他們面對的宗教和社會問題相似,例如︰與外族通婚和休妻的盛行、祭司的腐敗、對敬拜禮儀的輕視和社會的不公等等。

有學者這樣描述瑪拉基的聽眾:有的希望破滅、有的自暴自棄、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詭詐虛僞、有的冷漠無情、有的疑惑不定、有的懷疑不信,還有的是十足的惡人。面對這羣百姓,先知用了論辯的方式來與他們對話。這種方式有以下四個元素:第一點、先知宣告一個爭論;第二點、假設聽眾以問題形式提出反駁;第三點、先知重申爭論的前提來回應聽眾的反駁;第四點、最後,先知舉出更多證據來支持他的控訴。瑪拉基的信息特別提醒百姓,叫他們迴歸到四個聖約的關係中,那是族長之約 (一2)、利未之約 (二5)、婚約 (二14),以及摩西之約 (四4)。瑪拉基呼喚百姓應回到昔日對神正確的認識,警誡祭司和百姓歸回正確的敬拜,以及勸喻百姓要在婚姻上重新回到正確的關係裏。

瑪拉基書共有四章、55節經文,當中先知傳遞了六個爭論的信息。一章1-5節是先知與聽眾的第一個爭論,是有關神愛以色列。他宣告:「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2節上,論辯的方式第一點);百姓卻反駁:「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2節中,論辯的方式第二點);於是先知再次明確指出神愛雅各,因為他是神所揀選的 (2節下,論辯的方式第三點)。此外,先知提出兩點來證明神對雅各的愛 (論辯的方式第四點)。第一、神聽了百姓的祈禱,懲罰了以色列的世仇以東人 (3-4節;參詩一三七7,詩篇作者的禱告);第二、百姓經歷神使他們迴歸耶路撒冷,並且「必親眼看見」和「要說」(5節) 上帝給以色列人的應許和復興。

先知瑪拉基在一章的第2節,有3次談及「愛」,並以「愛」來描寫神與以色列的關係,而「愛」這個詞是具有「約」的含義。當神說「我卻愛雅各」,這是指祂按所立的「約」而有的揀選。這樣,叫歸回的以色列人回想到昔日神已揀選了他們的列祖和後代(參創十二1-3申七7-8)。百姓從被擄得以迴歸以色列,就證明了神對祂所揀選的子民之愛了!

思想:

請默想和代入這句話:「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卅一3),迴應上主對你愛的宣告?

瑪拉基這種爭論的對話,是否喚起了你回想和更新你與上帝的溝通和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