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 呼求上帝
博約翰

今日經文:詩篇25篇16-22

求禰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詩篇25篇16節

美國神學家羅素·摩爾(Dr. Russell Moore)在他所寫的《領養新生》(Adopted for Life)一書中,描述他與家人去孤兒院領養孩子的過程。當他們走進孤兒院時,感受到可怕的寂靜。嬰兒牀裏的嬰孩都沒有發出哭聲,並不是因為這些嬰孩沒有任何需求,而是他們知道就算哭了,也沒有人關心。

當我讀到這些描述時,心中隱隱作痛。記得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有無數個夜晚,我和妻子熟睡時,被他們的哭喊聲驚醒:“爸爸,我不舒服!”或“媽媽,我很害怕!”此時,我或妻子就會立刻衝到孩子的臥室,儘量安撫他們。正因孩子們知道,我們深愛着他們,所以願意向我們求助。

詩篇中有相當多篇幅記載作者向上帝哀痛呼求。以色列人向上帝陳述他們的哀傷,是基於他們與上帝的個人關係。以色列人被上帝稱為祂的“長子”(出埃及記4章22節),因此呼求他們的父採取行動。如此真實的信心在詩篇25篇裏表露無遺,詩人祈求上帝:“求禰轉向我,憐恤我,……求禰救我脫離我的禍患”(16-17節)。當孩子們知道有人愛着他們,就會發出哭聲。基督徒是上帝的兒女,我們理所當然能向祂呼求。上帝會垂聽眷顧,因祂深愛着我們。


你是否會很自然地向上帝傾訴心聲?

為什麼呢?今天,你如何向上帝述說心中的哀傷?


信實的天父上帝,非常感謝禰

總是垂聽我的呼求並做出迴應。

靈糧透視

詩篇25篇的題注只標明“大衛的詩”。與其他大衛所寫的詩篇不同的是(參閱詩篇51篇),詩篇25篇的題注沒有講到大衛是因何事而寫下這首詩。根據詩中內容,有些學者認為,當時的背景可能是大衛被掃羅或押沙龍追殺,但由於此詩具有悔罪的性質,所以有人認為,大衛是在與拔示巴犯了罪之後,而寫了這首詩。無論如何,詩篇25篇是一首個人的哀歌(而非團體的哀歌)。其主要特徵是,這是一首離合詩——每行依次以希伯來字母的順序排列。這種格式是希伯來詩歌的一種文學技巧,目的可能是爲了更易於背誦。在整卷詩篇中,其他的離合詩包括:詩篇9103437111112119145篇

作者: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