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接納所有人
雷翠霞

今日經文:馬太福音11章27-30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 —馬太福音11章28節

九歲的丹尼跟他最好的朋友亞契,一起去參加班上同學的慶生會。當小壽星的媽媽看到亞契時,卻拒絕讓他進門,並且堅持說:「沒有空餘的椅子了!」丹尼立刻表示,自己可以坐在地上,讓出椅子給他的黑人朋友亞契,但這個提議被斷然拒絕!於是,丹尼沮喪地將禮物交給小壽星的媽媽,然後跟亞契一起回家。朋友遭到拒絕,刺痛了丹尼的心。

幾十年後的今天,丹尼已經是一位學校教師,在他的教室裏總是多放一張空椅子。當學生問起原因時,他解釋說這是要提醒自己:“在這間教室裏,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位子。”

在耶穌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看到祂歡迎接納所有的人,正如祂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這份邀請看似與耶穌「先是猶太人」(羅馬書1章6節)的事工相牴觸,但其實救恩是給所有相信耶穌的人,就像保羅說:「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3章22節

因此,我們對基督向眾人發出邀請感到歡欣,耶穌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對所有希望得到安息的人來說,耶穌正敞開雙臂等待著你。


你是在何種情況下接受上帝的救贖之恩?

你知道耶穌正向誰發出邀請?


親愛的耶穌,別人拒絕我的時候,你卻呼喚我。

謝謝禰愛我,將救恩賜給我。

靈糧透視

聖經學者韓威廉在他的著作《馬太福音》註釋書中,提到「軛」是木製的框架,「可以放在人的肩膀上,將貨物或擔子的重量,以相等的比例,平均分配到身體兩側,比較容易承擔重擔」。在馬太福音11章29-30節,耶穌將祂的軛與宗教領袖的教導相互對照,顯示他們的教導之解釋和應用,大多與律法無關,而且是沉重的負擔。基督揭露這類的領袖,說:「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23章4節;另見使徒行傳15章10節)。成為基督徒就是要與那位賜人真正安息的上帝建立關係,祂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30節

作者: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