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我雖不信,我願意信
葉應霖

經文:可九14~29

14 他們到了門徒那裏,看見有一大群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 15 眾人一見耶穌,都很驚奇,就跑上去向他問安。 16 耶穌問他們:「你們和他們辯論什麼?」17 眾人中的一個回答:「老師,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裏來,他被啞巴的靈附著。 18 無論在哪裏,那靈拿住他,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牙關緊鎖,身體僵硬。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那靈趕出去,他們卻不能。」 19 耶穌回答:「唉!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20 他們就帶了他來。那靈一見耶穌,就使他重重地抽風,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吐白沫。 21 耶穌問他父親:「他得這病有多久了呢?」父親說:「從小的時候。 22 那靈屢次把他扔在火裏、水裏,要治死他。你若能做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 23 耶穌對他說:「 ‘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4 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著說:「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 25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靈說:「你這聾啞的靈,我命令你從他裏頭出來,再不要進去!」26 那靈大喊一聲,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陣風,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死了。」 27 但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 28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私下問他:「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靈呢?」 29 耶穌對他們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邪靈總趕不出來。」

先談三個觀察。第一,這是馬可福音裏最後一次提及的趕鬼神蹟。第二,在馬可福音的「上半場」段落(可一1~八21),馬可記載了大量耶穌醫病及趕鬼的神蹟;但在「下半場」(八22~十六20),醫病趕鬼神蹟的數目卻明顯地大幅減少。第三,細心觀察馬可對這次門徒未能趕出污靈的事件描述,就會發現馬可的記述比馬太及路加的詳盡(太十七14~21路九37~43)。然而,馬可的焦點似乎不再是耶穌的大能如何勝過鬼魔的能力(那是馬可於五章6~10節記述耶穌於格拉森趕出污靈「群」的焦點),而是門徒的無能以及那引發出來的辯論及教導。

經文對這被啞巴的靈附著之孩子描述是頗為詳細的(可九17~22),參考他的病徵,他的病似乎有點像癲癇 (epilepsy)。然而,我們或許不應以今時今日的醫學知識及角度去為這孩子的病診斷,因為《聖經》選擇記述事件之角度及關懷,與今天醫學的主要範疇不一樣。事實上,耶穌在此要醫治的「病」,本不能靠腦電圖探測到的異常腦波去診斷,而是藉著祂的話語去見證。孩子的問題如是,門徒的問題也如是。

根據這段經文,耶穌明顯為到門徒的不信而感到厭倦:「唉!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可九19)。與現在我們的時代不一樣,在那段耶穌與門徒肉身同在日子,門徒能以祂的名去趕鬼似乎是耶穌的假設,根據馬可福音六章6b~13節,耶穌已曾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一次非典型的「苛刻」出隊),並賜給他們權柄去制伏污靈。從群眾往後的正面反應可見(可六30~33),門徒已經有一段時間常常能成功趕鬼,以致有許多人已經認識他們了。然而在這裏,門徒趕鬼的神力卻突然失靈了。或許,門徒一直成功地趕鬼,已經令到他們漸漸不用信靠上帝了。耶穌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邪靈總趕不出來」(可九29)。

耶穌已經不是第一次為祂身處的世代感到厭煩了(可八12)。但相比那些一心只想試探耶穌的法利賽人,耶穌對門徒是心存希望的。他們的學習對象正是兒子的父親,因為他既勇於承認自己的不信,又同時求耶穌憐恤他們及幫助他們:「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可九24)。漸漸不信靠上帝的門徒能夠從這兒子的父親身上找到信靠上帝的榜樣。耶穌對他們感到厭煩,但他們仍有希望,因為耶穌願意忍耐他們,等候他們成長。

思想:

  1. 你認為上帝可會對你有厭煩的感受?為什麼?你可曾對某人感到厭煩,但又願意為他忍耐?為什麼?
  2. 那父親對耶穌的態度,跟你禱告上帝的態度,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為何他能有這份迫切的心?你也可能有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