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耶稣独自一人的时候,跟随他的人和十二使徒问他这些比喻的意思。 11 耶稣对他们说:「上帝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12 要他们看了又看,却看不清, 听了又听,却不明白, 免得他们回转过来,获得赦免。」
8 我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9 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不晓得。’ 10 要使这百姓心蒙油脂,耳朵发沈,眼睛昏花;恐怕他们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医治。」11 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他说:「直到城镇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无一人,土地极其荒芜;12 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国内被撇弃的土地很多。13 国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然而如同大树与橡树,虽被砍伐,残干却仍存留,圣洁的苗裔是它的残干。」
比喻是用来对外人讲的,因为比喻可以成为一个「智能识别系统」,将「自己人」与「外人」分开。那些不愿意接受耶稣的人,听了耶稣比喻后只会领受比喻字面的意思,正是看了又看,却看不清,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然而,对于那些愿意细心聆听,让圣灵引导的人,他们却会看见、听见及经验比喻的深层意义。
一方面,耶稣说的话是充满讽刺及负面意味的,因为耶稣固然希望人悔改向上主,不愿人心硬,然而,大部份犹太人对耶稣的回应,可能仍然停留于「外人」的阶段。若我们评估耶稣藉比喻去宣讲上帝国的有效性,「比喻」作为一种间接的沟通方法,的确在叫人不明白的过程中占了一部份的责任。
但另一方面,耶稣的话亦是充满希望及正面的,因为耶稣其实正借着引用旧约圣经,去为犹太人提供另类的盼望。原来马可福音四章12节正在引用以赛亚书六章9~10节。在以赛亚的时代,以色列人因着不听上主的话而最终导致亡国。就在境内人口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绝境下,「残干却仍存留,圣洁的苗裔是它的残干」。我们再一次看见故事迭故事的神学创建:尽管昔日大部份的以色列人拒绝上主的话而导致亡国,但上主仍然保存一小部份的人,成为被砍伐之树木的残干,即以色列未来的希望;今天耶稣基督已经来临作为那位撒种的人,而我们听道的人就是那些「圣洁的苗裔」,已经开始生长,不再做「废柴」。当大部份第一世纪的犹太人没有以信心去领受耶稣的道,一小部份的人已经看见及听见上帝的国,成为「圣洁的苗裔」。昔日的绝望记忆,在耶稣里被改写。
思想:
当别人都失去了盼望,但上主却为自己留下了圣洁的苗裔。当你信了耶稣之后,你的人生是否有了新的盼望?与其他未信主的人的盼望,有什么不一样?
当你将今天你的故事,迭在昔日以赛亚时代「圣洁的苗裔」的故事时,你对自己的信主,有没有多了什么理解?若果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