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充滿生命力的合一
葉應霖

經文:腓二1-4

1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任何勸勉,若有任何愛心的安慰,若有任何聖靈的團契,若有任何慈悲憐憫, 2 你們就要意志相同,愛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樂得以滿足。 3 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貪圖虛榮;只要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我們很容易將這幾節經文跟腓立比書的處境脫勾,看之爲一般放諸四海皆準的德性勸勉。然而,根據腓立比書的文學佈局,這段落是緊接前面的命題(腓一27-30),又是在「基督頌」(腓二5-11)之前。換言之,這段勸勉的角色就如一道橋樑,帶領腓立比信徒及讀者,從保羅的「基督公民受苦論」(πολιτεύομαι) 帶往基督忠心受苦的故事。故此,這段落在腓立比書,實在佔一個很策略性的位置。

「所以」(腓二1),當腓立比信徒知道了自己應當怎樣活出基督公民身分之後,保羅就進一步的解釋信徒之間的互動相處。連續四個的「若有」,不是表達保羅心存懷疑,相反地,希臘原文的條件句語法,着眼於說服聽眾的實際考慮,而非邏輯數理性的表述。換句話說,保羅其實是在說:既然在大家當中,在基督裏有勸勉,有愛心的安慰,有聖靈的團契,有慈悲憐憫,那麼大家就要「意志相同,愛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在充滿逆境甚至是敵意的大環境下,保羅敦促信徒建基於「聖靈裏的投入」 (κοινωνία πνεύματος,參《新漢語》翻譯:「與聖靈有甚麼契合相通」),同心合一地應對周遭的挑戰,不至於有不一樣的思考模式及價值觀。

值得留意的是,腓二2的「意志」及「想法」其實是源自同一希臘原文(φρονέω)。《和合修》在此偏離了《和合本》重複使用「意念」去翻譯 φρονέω 的做法。在此不談誰是誰非,但可以肯定的是,保羅在此盼望看見的合一,不是一種機械性的行爲合一,或不加思考的洗腦式合一,又或是以爲可靠人的理性而不用信心的合一。他所見的合一,是建基於一種連結上主及弟兄姊妹及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合一,這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合一。唯有這種合一,保羅的喜樂才得以滿足。

與這種思考及合一相反的,是一種凡事自私自利及貪圖虛榮的生命模式 (life pattern)。「自私自利」的原文是 ἐριθεία,保羅曾於腓一17 用這字去形容那些出於「自私」動機去傳基督的信徒領袖。他們表面是傳揚基督,但實情卻是動機不純,一方面企圖加增保羅捆鎖的苦楚,另一方面爲自己爭取權力及榮耀。靠着基督,保羅提醒腓立比信徒要跟這類人及他們的思考「割席」,拒絕「虛榮」(κενοδοξία);並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重要(參英文譯本NASB95: “regard one another a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selves”),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信徒,可以從誰體會這種合神心意的生命模式呢?

「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想法爲你們的想法」(腓二5,《新漢語》)

思想:

你正與什麼生命模式或信徒羣體連結,連成一體?這連結正爲你的人生,添上什麼意義及方向?

基督信仰帶給你的價值觀與你未信主前的那一套,有什麼分別嗎?你期待自己的生命模式,在哪一方面更像基督?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