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 反其道而行
施安妮

阅读: 马太福音5章38-48

有求你的,就给他。—马太福音5章42节

迈克 · 伯登(Mike Burden)在某个小镇上经营一间纪念品专卖店。他在店里举办充满歧视与仇恨的聚会长达15年之久。但在2012年,当他的妻子质疑他为何参与这些活动时,他的心开始软化。他意识到自己的种族主义观点是极大的错误,而不想再这样下去。但其他激进分子却对他采取报复行动,将他们全家人从其中一名成员租来的公寓中赶出去。

他能向谁求助呢?出乎意料的是,他去找了曾与他发生冲突的一位当地黑人牧师肯尼迪。过后,这位牧师和他的教会为迈克全家人提供食宿好一段时间,当牧师被问到为何愿意帮助他们时,他说:“耶稣基督做了很多人们不认同的事。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就只要做上帝要你做的事。”后来,迈克在肯尼迪牧师的教会发表谈话,并为自己曾参与散播仇恨向黑人族群道歉。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也提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有求你的,就给他;⋯⋯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5章42、44节)。这就是上帝要求我们反其道而行,这看似软弱的行为,却需要倚靠上帝的能力而行。

上帝既教导我们如此行,祂就会赐给我们能力,让我们能按照祂的吩咐,活出与众不同的生命。


耶稣教导我们“求你的,就给他”且要爱你的仇敌,

你如何活出这些教导?你要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上帝,请帮助我像祢爱我一样去爱别人。

求祢今天就教导我应该怎么做。

灵粮透视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定律”(拉丁语 lex talionis;参阅出埃及记21章24节利未记24章20节申命记19章21节),有时会被误解为是在推崇个人报复。但在旧约律法的背景下,这条律法并不是鼓励个人的报复,而是限制人们寻求报复的欲望。也就是不允许个人采取私刑式的报复行动,而是要确保罪行会受到应得的惩罚。这条律法赋予受害者权利,将加害者告上法庭,而不是寻求私下的报复。耶稣并没有“纠正”旧约中这为要维护和平与正义的教导,而是呼吁属于上帝国度的人,在个人(而非法律)层面上,能够遵循不抵抗或不报复的原则。这就意味着,基督徒不应降到加害者的低下标准去以恶报恶。

康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