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基甸 ── 蒙召者对上主的质疑
黄天逸

经文:士师记六12-18

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13基甸对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么会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告诉我们:『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他那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耶和华却丢弃了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的手掌中。」14耶和华转向基甸,说:「去,靠着你这能力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掌。我岂不是已经差遣了你吗?」15基甸对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这一支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贫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败米甸,如击打一个人。」17基甸对他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证明是你在跟我说话。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回来,将供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他说:「我必等你回来。」

当上主呼召的时候,基甸的回应是怎样的呢?「主啊,请容许我说,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么会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告诉我们:『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他那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耶和华却丢弃了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的手掌中。」(13)基甸并没有向上主承认整个民族走错了方向;他一开口说话的时候,就只在埋怨上主 ── 上主啊,你若真与我们同在,我们必不至于此,也不至于发生这等事情;上主啊,这是因为你将我们丢弃,交在敌人的手里,以致我们落得如此下场,以色列民如此,全是你的责任喔!

基甸的问题是甚么?最少有以下几方面:

他假设了上主同在的话,就不会发生如此的事情;

他假设了即使以色列民犯罪,上主仍然必定要赦免;

他完全忽视了个人所要负的责任。

上主的回应相当特别,何以这样说?

上主说:「去,靠着你这能力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掌。我岂不是已经差遣了你吗?」(14)上主并没有与基甸辩论;按这回应,上主就是向基甸表明:「是我差遣你去拯救以色列民的。」然而,基甸的回应呢?第15节里,他又提出另一个原因来质疑上主的做法,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这一支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贫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

基甸的回应大概让我们有点熟悉的感觉。事实上,六章14节里两个动词:「差遣」和「去」与《出埃及记》三章10-11节里「差派」和「去」在希伯来文里是相同的用词。这有何重要呢?

《士师记》的作者刻意将基甸的经历与摩西昔日被召的事件连系在一起,其实是要暗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 基甸极有可能像摩西一样伟大,只是,关键在于他要知道这一切的能力都是从上主的同在而来(16)。

按照《出埃及记》和《约书亚记》的记载,「我与你同在」这一应许可以说是以色列民族两大领袖 ── 摩西(出3:12)和约书亚(书一5)生命里的「王牌」。事实上,这「王牌」绝不是基甸的人生面临挑战时的「锦囊妙药」,因为,在这「我与你同在」以外,上主根本没有在基甸面对困境时给予应对策略和方法。只是,在这应许的背后,其实上主亦已经确保了基甸的胜利,何以这样说?

当上主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败米甸,如击打一个人。」(16)的时候,上主要他知道:因为上主的同在,以致基甸所要面对的敌人变得不再强大了,因此,基甸根本不用惧怕。

大概可能基甸住在山洞太长时间了,因此,他仿佛对上主这「我与你同在」一语并没有在意,毋怪乎第17节他向上主求证据呢!

思想:

基甸的「两个质疑」──《士师记》至此已然不再是上主与偶像巴力之间的争战;相反,却竟然是上主与子民并祂的仆人之间难以摆平的张力呢!

与其说是外在困难,倒不如说是我们个人生命里面许多个的「疑问」导致我们没有回应上主呼召的勇气。这是我们的真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