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上帝起的名
夏莉珊

閱讀: 路得記1章19-22

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因爲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路得記1章20節

我們一家每年都會參加夏令營,營友常將小隊長暱稱爲蘋果姐姐、大力士或大胃王。這些綽號常源自於某次令人尷尬的事件,也可能是因爲他們有趣的習慣或嗜好。

綽號不只出現在夏令營,我們甚至可以在聖經中看到,例如耶穌稱祂的門徒雅各和約翰爲“雷子”(馬可福音3章17節)。雖不常有聖經人物會給自己取綽號,但有個名叫拿俄米的婦女,卻要求旁人稱她“瑪拉”(意思是“苦”,路得記1章20節),因爲拿俄米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客死異鄉,她覺得上帝使她遭受苦難(21節)。

但拿俄米給自己貼的標籤並未持續太久,因爲這些沉痛的打擊,並不是她人生的結局。在她感到悲傷的時候,上帝就賜福予她,給她一個充滿愛心的媳婦路得,最後還讓路得改嫁且生下一個兒子,讓拿俄米有了後嗣。

我們難免會遭遇失敗或困境,甚至以“魯蛇”(失敗者)或“剩男剩女”這類負面的綽號自嘲,但這絕不是我們人生的結局。上帝既稱我們每個人爲“蒙愛的”(羅馬書9章25節),我們就可以用這個稱呼取代所有負面的綽號,並且在最艱難的處境中,看到祂爲我們所預備的道路。

天父啊,感謝禰不以我的處境或經歷看待我,

而是將我稱爲禰的兒女。


有人給你取綽號嗎?你喜歡嗎?

被稱爲“蒙上帝喜悅的兒女”,如何讓你對自己改觀?


靈糧透視

聖經記載,有些人被改了名字以顯示他們的景況有所改變。例如:沒有兒女的亞伯蘭被改名爲亞伯拉罕,意爲“多國的父”,因爲他將會有無數的後裔(創世記17章5節);西門宣稱耶穌就是上帝之後,便被改名爲彼得,意思是“石頭”(馬太福音16章17-18節);拿俄米的父母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意思是“甜蜜或愉悅”。但後來,拿俄米讓人稱她爲“瑪拉”(意爲“苦”),來表明她艱難困苦的人生(路得記1章20節)。當拿俄米和路得到達伯利恆時,“合城的人就都驚訝”(19節)。伯利恆是一個小城(彌迦書5章2節),雖然拿俄米離開了十多年(路得記1章4節),但城裏的人仍然記得她。然而,他們卻感到疑惑:“這是拿俄米嗎?”(19節)這表示他們幾乎認不出她來。也許,拿俄米的容貌因爲苦難而大大改變了。

沈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