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聖誕佳禮
麥大衛

閱讀: 使徒行傳4章32-37節; 9章26-27節

使徒行傳 4:32-37

信徒財物不分彼此

32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33 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 34 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 35 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巴拿巴賣產捐銀

36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 37 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使徒行傳 9:26-27

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27 唯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使徒行傳4章36-37節

美國鄉村歌手梅爾·哈格德(Merle Haggard)的一首老歌《我們可否捱過十二月》,說到有名男子被工廠裁退,沒有錢買聖誕禮物給他的小女兒。雖然十二月應該是歡樂的時節,但他的生活卻灰暗而悲涼。

灰心挫折並不限於十二月,但發生於此時節卻讓人更加傷感。因為我們的期望可能較高,所以悲傷可能更深。這個時候,些許的鼓勵可以發揮深遠的作用。

聖經中來自塞浦路斯的約瑟,是耶穌早期的跟隨者之一。使徒們稱他為巴拿巴,意即「勸慰者」。使徒行傳4章36-37節提到巴拿巴把賣掉田地的錢奉獻出來,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信徒。

之後,使徒行傳9章26節記載使徒們害怕掃羅,「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27節)。掃羅(後來被稱為保羅)先前一直想殺害信徒,但是巴拿巴為他辯護,說他已被基督改變。

在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渴望能得著鼓勵。適時的一句話、一通電話,或是一起禱告,都可以堅固他們對耶穌的信心。

巴拿巴的慷慨與支持展現了身為勸慰者的意義,在今年的聖誕節,這或許是我們能贈予他人最棒的禮物。

主啊,謝謝禰賜下勸導激勵的恩賜,

求禰幫助我們鼓勵他人,因我們也曾得到鼓勵。


適時的鼓勵或許就是最佳的聖誕禮物。


靈糧透視

大數的掃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主耶穌基督之後,就轉變成基督的使徒。對於保羅如此急劇的轉變,許多基督徒和教會必定帶著恐懼和疑慮,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這種情況下,巴拿巴成了美好的溝通管道。巴拿巴相信保羅歸主的經歷,並接納他為主內的弟兄,這對於當時的教會願意接納保羅至關重要。在此我們看到,巴拿巴表現出慷慨大度和善於鼓勵的態度。你將如何藉著鼓勵人心的行動,帶給別人祝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