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盼望:八、城市的盼望
提摩太·凯勒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已经在一连串的节目一起来探讨「盼望」这个主题了。今天,我们来看看盼望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城市的盼望」。我们先来读一段经文。今天要读的经文是使徒行传7章60节至8章8节。圣经说:

60.扫罗也喜悦他被害。

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

2.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

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5.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6.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的听从他的话。

7.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

8.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

这是神的话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已经在多个节目里介绍了教会跟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呼召教会在城市里的异象和呼召是什么。基本上,我们用了三个词来跟大家解释。第一是福音,第二是城市,第三是运动。首先,福音能改变一切。其次,服事城市的需要是把福音带给人的最有效方法。最后,我们不只是一个教会而已,也不只是一个组织而已,我们要和城市里许多教会和组织带出一个有动力的运动。

我们刚才所读的经文正好为整个系列的信息作适切的总结。使徒行传第8章记载了布道家腓利进到撒玛利亚城里服侍的事迹。我们从这些事迹看到三件事。第一,使徒行传第8章给我们表明了运动是什么意思,推展一个运动是什么意思;第二,我们如何可以有效地在城市里服事;第三,我们如何藉着活出福音的样式,来服事城市的需要,带出福音的果效。

运动是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8章1至4节明白「运动」是什么意思。使徒行传7章60节说:「扫罗喜悦他被害。」经文告诉我们,扫罗喜悦司提反被害。我们从使徒行传第7章知道,司提反是第一个殉道者,他因传扬褔音而被人用石头打死。8章1节告诉我们,扫罗当时也在场。扫罗也就是后来悔改归主的保罗。

我们从司提反的事件知道,虽然保罗只是赞成杀害司提反,并不是直接参与事件,也没有亲手拿石头打司提反,但是我相信这件事对他有重大影响,使他感到惧怕,而且变得更激进。在第3节,我们看到扫罗开始积极的迫害信徒,设法要拆毁教会。

第1节说:「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虽然第1节说使徒们都留在耶路撒冷,但他们都躲藏起来,销声匿迹;而其他门徒就开始逃亡,分散在各个地方。但是这些对教会的逼迫,其实反而使教会更刚强。他们把福音传到各个地方,使福音得以广传。第4节说:「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这里所说的「传道」,其实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认为传道就是指牧师公开跟众人讲道,但在这里所说的传道,意思是去传福音。经文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分散了之后,都到各个地方去传福音。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相信在耶路撒冷的教会里,一定有非常好的讲道,许多人被吸引。人们都带领朋友来听道,所以整个教会也增长起来,非常复兴。但是因为逼迫发生,所以这些人被迫分散在各处。圣经告诉我们,这些被分散的人从他们的老师和门徒那里领受了福音,便把它传扬出去。他们开始在日常生活闲谈中向人述说福音,他们与人分享福音,用福音来劝导朋友。他们每一个人都开始传福音。他们把所领受的福音传扬出去。

教会其实不是由少数人来供应、来服事的。教会不是由一些牧者来服事,而其他人只是来参加聚会,受人服事而已。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到神藉着逼迫,使教会成为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都参与服事,每一个人都参与宣教。每一个人都参与,每一个人都传福音,每一个人都活出福音、与人分享福音、教导人福音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向每一个人述说福音。

我们在圣经中看到很多具体例子。举例说,创世记第12章记载神向亚伯拉罕显现,对他说:「我必赐福给你。」神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这是何等奇妙的应许。神亲自与亚伯拉罕亲近,向他表明祂的爱,这实在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们也渴望得着这应许。但是请你注意,神也对亚伯拉罕说:我必赐福给你,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神呼召一个人,是为了把他差派出去。神呼召你,赐福给你,向你表明祂的爱,是为了使你成为别人的祝福,祂要把你差派到人群中。神呼召亚伯拉罕,对他说:「我必赐福给你」,是为了把他差派出去。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神吩咐亚伯拉罕离开吾珥、离开本地、本族,这等于是要他离开一切所有,离开他的舒适生活圈。这基本上是神作工的模式。

我希望你们留意一点。神使用逼迫来使每一个人分散在各处,让他们都参与宣教。对于这一点,有一个解经家说,福音得以广传,教会迅速增长,并不是由于教会领袖所策划或执行的宣教计划,而是因为一般信徒分散各处后,在所到之处抓紧机会把福音传开。使徒在这个宣教事工中的角色,是发挥稳定、确认和合一的作用,但福音得以传到新地区和新群体,并不是出于他们的计划,也不是由他们控制的。

这就是一个运动,它不是策划出来的。在官僚体系中,一切都是由上面的人完全控制。但在一个运动里,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共同的使命,每一个人都投入其中,积极参与。虽然一个运动也需要领袖,但正如在使徒行传中,使徒在宣教运动中的角色,只是发挥稳定、确认和合一的作用。这个运动、这些教会都是自发的,不是人所策划的,教会却在各处增长起来。使徒并没有差派腓利去撒马利亚,腓利自己就去了。神藉着逼迫让教会成为一个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宣教士,每一个人都自发性的传福音。

很多时候,教会和基督徒群体得以复兴,从一个安逸的机构,变为一个有动力、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有同一异象的运动,都是因为一些困难、逼迫,或者一些负面的事情发生;极少是有人自发地出去的。我们从这段经文明白到教会是一个运动。这是第一点。

在城市里服事

其次,我们要来看在城市里服事的重要性,以及这服事的性质。

第1和4节说:「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经文说人们分散在各处,这一点非常重要。人们分散在各处,城市宣教事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旧约的时候,巴比伦攻陷了犹大国,当时的情况有点像使徒行传第8章所提到的情况。当时,犹太人从耶路撒冷驱散出去,被带到巴比伦这个外邦城市里。这情况就像在使徒行传中,信徒被分散到撒玛利亚一样,这两个城市都是他们不喜欢的。犹太人跟撒玛利亚人一向彼此不和,稍后我会详细解释原因。杰里迈亚书29章记载,当时犹大人从耶路撒冷被带到巴比伦这个外邦城市,想不到神竟然吩咐他们要为那城求平安。杰里迈亚书29章7节说:「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我们要投入所居住的城市里,藉着我们的好行为服侍那个城市,寻求那个城市的平安和复兴,以致那个城市兴旺起来,我们自己也会兴旺起来。

这个观念实在合情合理。神也是这样吩咐当时的犹大人。当人们看见我们这些属神的人爱这个城市,甚至把自己倾倒在这个城市,寻求这个城市的利益的时候,你能想象这是多么好的见证,让人们认识你的神是真神哪!如果你希望你的群体、你的教会成长的话,你必须关心你所在的城市。

对于在旧约时代被驱散的犹太人来说,城市宣教事工非常重要;对于在新约时代被分散的基督徒来说,城市宣教事工也同样重要。使徒行传所记载的许多事迹,其实都是发生在城市里的,你知道吗?如果你仔细去看早期教会历史,你会发现整个福音事工几乎都是在城市里开展出来的。在新约里记载的基督徒,几乎都是住在城市的。当保罗要向一个省或一个国家传福音,他通常会进到那个国家最大的城市里,然后在那里建立教会,你知道为什么吗?容许我花一点时间来跟你解释。

首先,向一个国家传福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向当地的大城市传福音。我曾听过一位讲者这样说:「如果保罗要向一个国家宣教,他首先要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可能再花上十年时间服事那个国家。当他服事完一个地方,可能再到另一个地方宣教,他要重新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然后在那里服事十年。这样的过程也足以叫他精疲力竭,如果他仍然健在,他可能再到第三个地方宣教,他又要重新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然后在那里服事十年。到了那时候,他差不多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样的话,也许他最多只能够到三个地方去宣教。

可是,我们看看另一种方式。他可以到大城市去宣教,例如安提阿或罗马等大城市。在每个大城市里,都有许多不同种族和国籍的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他们都聚集在城市里工作,他们都有共通的语言。保罗只要到那些大城市去传福音,福音就会进到那些人的生命里。福音进到不同种族的人的生命里,而这众多不同种族的人又把福音传到自己的国家,这是最有效的传福音策略。事实上,保罗也是采用这个策略。你向大城市的人传福音,福音便会传到不同国家里去。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要在一个文化里发挥影响力,你要先到大城市去。你可以到乡村里去,影响一个艺术家,或者你可以到城市里去,影响整个艺术界。你可以在乡村里影响一个律师,或者你可以在城市里影响整个法律界。你会发现在早期的教会历史里,基督徒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里宣教,一直到了公元三百年的时候,在整个罗马帝国里,几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基督徒,他们都是住在城市里,但是在乡村里大部份的人都是异教徒。

你知道「异教徒」这个词的起源吗?在希腊原文,这个词是指那些在乡村里的人,或者是指农夫。当时,大部份在乡村的人其实都是异教徒,但是在城市里大部份的人都是基督徒。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文化也受到影响。所以如果你能够在城市里发挥影响力,它的文化也会受到影响。古时许多非常残忍血腥的文化被基督教的真理改变过来,都是因为福音传到城市里去。你明白城市宣教的重要性吗?

容许我再进一步跟你解释一下,再把它说清楚一点。主耶稣说:福音要传到地极。这表示在世上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要有基督徒;在世上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要有教会。我意思不是说基督徒只能住在城市里,事实上,各处都要有基督徒。

我只是希望提醒你一点。在接下来的150年,将会有极大数量的人涌向城市。你从过去150年的历史来看,就会明白。举例说,150年前,在整个欧洲,农村可以容纳的人口其实已经达到极限。举例说,一个家庭可能有六、七个孩子,但是他们的土地有限,最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可以承继那些土地,继续在那里耕种,而其他人就渐渐涌去城市寻找工作。在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就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欧洲出现了很多大城市,它们渐渐发展成为大都会。

如今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都有这样的情况。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不断急速发展。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因为人们不断涌到城市,所以大概每三个月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像泰国曼谷一样大的城市。意思是,每三个月全世界就有800到900万人搬到城市。因此,在接下来的150年,你会看到数以百万计的人搬到城市里去,大部份的人口都会在城市里,而且城市会越来越大。因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城市也变成越来越有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100到200年,大部份的人都住在城市里,而教会却不知道如何服事城市。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在城市里服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经文第5至8节告诉我们如何在城市里有效地服事,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一是真理,要宣讲神的话语。第二是善行,要有好行为。第三是种族之间的和好。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指标:真理。第5节说:「腓利下到撒玛利亚去,宣讲基督。」这里所说的宣讲,是指讲道,意思是在众人面前讲道,教导圣经真理。

请注意,经文说腓利宣讲基督。腓利清楚明白圣经到底要表达什么。圣经不只是教导一些原则,或告诉人们要相信什么,要怎样生活,才可以得到神的祝福。圣经不是要教导这些原则。整本圣经其实是关于基督。圣经让我们知道,基督降世是为了拯救我们,叫我们可以因着祂的恩典而得救。我们看到腓利进到城市里,首先不是做各样的善事,而是跟人传讲耶稣基督,传讲神的话语。他呼召人们悔改,告诉他们福音的信息能叫人彻底改变过来。

第二个指标是善行。第7节说:「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你们看看这些善行,腓利不仅照顾人们灵魂的需要,也照顾他们身体上的需要。那些被鬼附的,身上的邪灵被赶出去,以致他们得着释放;那些瘫痪的、瘸腿的,都得着医治。这些都是神迹奇事!但我们现在不是要讨论神迹奇事,因为行神迹奇事并不是照顾人们身体上需要的唯一方法。事实上,使徒行传4章32至35节告诉我们,早期的基督徒变卖所有,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所以他们当中没有一个缺乏的。

整个耶路撒冷的人看见基督徒怎样关顾贫乏的人,怎样照顾人们身体上的需要,就愿意听他们所传讲的道。使徒在传福音的时候,大有能力,人们也欢喜领受。使徒行传8章6节记载:「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的听从他的话。」简而言之,当人们看到我们的好行为,就会愿意听我们所传讲的道。当人们看到我们爱这个城市,看见我们如何照顾他人的需要,看到我们如何关心这个城市,就会愿意听我们所传讲的福音。因此,我们要传讲神的话语,也要有好行为。

一个有动力、有果效的城市宣教事工有三个指标,最后一个指标就是种族之间的和好。你会问:「经文哪里提到种族之间的和好呢?其实整章经文都指出这个概念。撒玛利亚人跟犹太人彼此憎恶,他们之间存着极大的种族仇恨。第5节说:「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这节经文很奇妙,因为这里所描述的腓利,跟旧约圣经所描述的先知乔纳截然不同。

约拿书讲述神呼召犹太的先知乔纳到尼尼微去,对亚述人宣讲神的道。但因为犹太人和亚述人之间有极大的种族仇恨,他们是多年的死敌,所以当神对乔纳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的时候,乔纳便逃跑了。于是神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后来乔纳更被大鱼吞了,最后又被吐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开玩笑说乔纳是唯一被吐出来的先知啊!对于故事的这个部分,大家可能非常熟悉,但对于另一个部分,大家也许感到陌生,就是后来乔纳悔改了,真的到尼尼微去,对那些他所痛恨的人传讲神的话,结果,这些人因为神的话竟然认罪悔改。这使乔纳非常忿怒,因为他希望神大大的刑罚这些亚述人。到了故事的结尾,乔纳仍然非常忿怒。

无论你属哪一个种族,有什么背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被人教导去看低另一个族群的人。在约拿书,神要教导乔纳除去对其他种族的憎恶,到了故事的结尾,神仍然希望乔纳明白,但乔纳还是感到非常忿怒。

使徒行传第8章告诉我们,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他跟乔纳有非常不同的反应。腓利是犹太布道家,是犹太基督徒,圣经记载他去了撒玛利亚,他并没有逃跑,也没有大鱼把他吞了又吐出来。他只管去了,为什么?这实在很奇妙。

福音在我们心里动工,使我们心里的骄傲和自卑都除掉。种族之间的张力,往往是优越感和自卑感引起的。除非福音把我们的心改变过来,否则我们仍然在自卑感中苦苦挣扎,我们为了除掉自卑感而变得自大,我们说我们的文化比别人优越,我们心里嗤笑别人,这种态度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极大的张力。

福音能除去我们的优越感与自卑感。一方面,福音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罪人,我们罪大恶极、全然失丧,我们根本无法救自己,只能单单靠神的恩典得救。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当你明白福音,你一切的优越感都会除掉。另一方面,福音让我们知道神的大爱,祂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愿意降世为人,为我们受死。当你明白这一点,你一切的自卑感也会除掉。当优越感被拆毁,自卑感也被填平,你就可以去服事别人,关心别人的需要。

教会要向世人表明福音如何摧毁一切优越感和自卑感,这一点对教会极其重要,尤其在城市里,因为城市里有不同种族的人,福音为那些本来无法和睦共处的人带来和好,这是世界做不到的事情。福音可以让那些无法融洽相处的人,成为朋友。这实在是非常奇妙的事。

福音可以改变一切,你知道是怎么开始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让福音在你里面动工。你要把优越感和自卑感除掉。我们往往会跟与我们一样的人聚在一起,我们在教会里要注意这一点。这世界教导我们去找那跟自己相近的人聚在一起,我们也习惯了这种模式。你要开始注意这种习惯,要跨越这个障碍,让福音在你心里工作,跟那些与你不同的人建立关系。改变就是从这一步开始。除非我们能够向世人表明,人们在教会以外无法融洽相处,在教会里却能够和睦共处,否则我们根本没有活出福音。

一个有效的城市宣教事工,是藉着传讲神的话,有好行为,并且带出种族之间的和好。这运动能改变城市,也能改变世界。

如何活出福音的样式

最后,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如何活出福音的样式,藉此成为一个运动,在城市里服侍。

到底什么是福音的样式呢?其实整章经文都是关于福音的样式。这一点是我从前看不见的,但现在我明白了。第8节说:「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你看,撒玛利亚城里充满着生命与喜乐。这实在很奇妙。生命与喜乐到底从哪里来呢?生命与喜乐通常都是跟随着死亡与悲伤而来的。第5至8节说那里大有欢喜。这喜乐是从第1至4节中的悲伤而来的,是司提反的死所带来的。

我们看看第1至4节,这几节经文说的都是痛苦忧伤的事──死亡、教会遭逼迫、残害。第2节说:「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他们捶胸大哭,意思是他们悲痛欲绝。第1至4节说的是死亡、残害、悲痛。然而,第5至8节说的却是生命与喜乐。首先是悲痛和死亡,接着是喜乐和生命。有一点我希望各位明白,这里不是说尽管有悲痛和死亡,但也有喜乐和生命。事实上,喜乐和生命是透过悲痛和死亡而来的。喜乐和生命是因着悲痛和死亡而来的。有死亡才会有复活。

你在这里可以看见福音的样式。讽刺的是,保罗设法要毁掉教会,但结果怎样呢?结果教会越发增长,而且扩散到各处。当保罗设法要拆散教会的时候,结果信徒更加聚在一起。当保罗设法要毁掉教会的时候,却带来更多新生命。当人们想要把教会置之死地的时候,教会却复活了。

为何会这样呢?我们看看第7章便明白了。第7章记载当司提反面对不公义的审判时,我认为他也许感到害怕,但他没有反击,没有愤恨不平,也没有咒骂那些人。他没有这样做。圣经说,那时候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他充满喜乐,面上发出光辉,他甚至饶恕那些攻击他的人。当人们正用石头打他的时候,他大声喊着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

司提反的死震惊了整个教会。他甘愿受苦受害,到死的时候,他对神仍旧是非常忠诚。结果,司提反的死带来了复活,他的死带来更多新生命。他的死为他人带来新生命,他的死为撒玛利亚人带来新生命。你看到这个样式吗?

这个样式在教会历史里不断出现。当教会大遭逼迫,当基督徒遭受残害和压迫的时候,他们不以暴力来响应,也不以报复来反击的。相反,基督徒以更大的爱去响应,而这样的做法带来极大的喜乐。

使徒行传第8章记载教会大遭逼迫。事实上,这些情况在历史上也常常出现。有一个国家原本有许多从外国来的宣教士,后来这个国家的政权转移,新政权把所有宣教士赶走,并开始逼迫教会,他们以为基督教从此就会被取缔。但你知道结果怎样呢?相反,教会越发增长,正如使徒行传第8章的情况一样。从前,那些宣教士从国外带来许多资源,帮助那个国家建立教会,于是当地教会变得太过依赖宣教士,彷佛宣教士只是提供服务,而当地教会就像顾客一样,他们非常依赖宣教士和他们所带来的资源。但是后来新政权把所有宣教士赶走,并开始逼迫教会,结果却使信徒分散到各处,把福音传开,以致每一个信徒都成为了宣教士。教会开始在本地扎根成长,并且急速增长起来。

事实上,这些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人们越是逼迫教会,结果教会越发增长。当教会被暴力对待的时候,他们却以爱来响应。结果,在短短五十年内,教会在这个国家增长至少五十倍以上,教会在当地大大复兴。甚至后来当这个国家遇到天灾,许多义工涌到那里参与救援工作,超过一半以上的救援者都是基督徒。正如初期教会教父特土良所说:「殉道者的血是种子!」人们越是逼迫信徒,教会越发增长,教会变得更好、更有生命力。更多死亡只会带来更多复活;更多毁坏只会带来更多增长,更多信徒被拆散只会带来更多信徒聚集。

人们越是逼迫教会,教会越发增长。这种情况在过去二千多年都是一样。为什么?对于世上很多人和群体来说,当他们受到暴力迫害时,他们都会以武力还击,他们只会以暴易暴。你会问:「为什么基督徒不一样呢?」

基督徒的反应截然不同,是因为福音的缘故。福音到底是什么呢?亲爱的弟兄姊妹,福音就是耶稣基督。为什么当司提反受到不公义的审判,他仍旧可以充满喜乐?为什么司提反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致后来撒玛利亚人能够得着新生命呢?我相信是因为司提反看到了人子耶稣。第7章55至56节说:「但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当时,司提反看到了人子耶稣基督。路加福音23章34节记载,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时候,也说了类似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司提反所看到的耶稣基督,不单受到不公义的审判,祂更担当世人的罪,承受了一切的刑罚。

耶稣替我们担当一切的罪,承受一切的刑罚。耶稣不只是为撒玛利亚人受死,使他们得着新生命,衪是为全人类受死,使世人得着新生命。司提反看到耶稣基督所做的事情,所以当他面对苦难和死亡的时候,他可以带着平安,充满信心,甚至以喜乐的心来接受,为什么呢?他的死最后带来了复活。

耶稣基督替世人受死,主耶稣所做的一切改变了司提反,以致他也能够甘愿牺牲,使他人得着新生命。这样的福音样式其实也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不是说每一个都要为主殉道,但我希望各人明白当中的原则。

举例说,如果你非常慷慨地捐献,为了城市的需要而乐意捐献,这样的付出其实也是一种死的表现。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可以享受某一种生活或拥有某些物质,但是你为了城市的需要而施予出去,其实这种牺牲就好像经历死亡一样,你的死却为那个城市带来极大的喜乐。死亡带来复活。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愿意放胆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也是一种牺牲。在某些地方,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有时候会带来不便,甚至会带来逼迫,这也是一种死的表现,因为如果你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有些人可能会因此离开你,避开你,甚至你可能会失去工作或升职的机会,其实这也是经历一种死亡。如果你愿意向人表明你的信仰,这会带给别人新生命。因此,死亡带来复活。

如果你愿意为别人牺牲,就像耶稣把自己的生命倾倒出来一样,这会为城市带来极大的喜乐。这就是我要说明的原则。这是福音的样式。

耶稣基督受死带给我们生命,衪的死带给我们永生。当你明白衪为你所做的一切,你就能够甘心乐意为了别人而将自己的生命倾倒出来,这会带给城市极大的喜乐。如果你在城市里活出福音,给城市带来喜乐,这个城市就会改变过来,世界也会改变过来。愿教会展开这个有生命力的运动。

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让我们看到如何在城市里活出福音。感谢祢让我们看到祢的异象,明白福音的样式,并得着从你而来的能力。求祢帮助教会实现这个异象,不单是某个教会,而是普世教会、每一个教会一同实现这个异象。求祢帮助教会展开这个运动,传扬福音,藉着福音的大能和福音的样式,在城市里有效地服事,效法你的样式,正如祢来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我们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