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房角石的永恆光芒(受教舌)

讀經:《詩篇》118篇 背誦: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

當馬丁·路德在沃爾姆斯帝國會議上被要求收回觀點時,他注視着年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特使,用堅定有力的聲音說:“除非用《聖經》或明白的理性證明我有罪,否則我不能也不會收回。我的良心被上帝的道所約束,違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應當。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

這位被權威視為異端的修士,竟成了改教運動的房角石。歷史總在重演那位木匠之子的故事:被棄絕的終成至寶。“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

在《詩篇》118篇這首逾越節高峯的讚美詩中,“匠人所棄的石頭”猶如劃破夜空的閃電,照亮了上帝拯救計劃的奧祕。全詩28節如交響樂般展開,從讚美感恩(1-4節)到經歷救贖(5-18節),從直通寶座(19-23節)到彌賽亞凱歌(24-29節)。而第22節恰如鑲嵌在冠冕上的寶石,折射出十字架神學的永恆光芒。 這是新約作者頻繁引用的重要經文,直接引用5次之多,具體引用情況如下:

1.耶穌在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後,引用這節經文宣告自己被猶太宗教領袖拒絕,卻成為救贖計劃的核心,宣告彌賽亞身份(參《太》21:42)。

2.耶穌在葡萄園比喻的結尾再次引用此句,強調宗教權威對彌賽亞的棄絕與上帝計劃的翻轉(參《可》12:10-11)。

3.路加記載耶穌在相同語境下的引用,進一步強化了房角石預表基督的救贖意義(參《路》20:17)。

4.使徒彼得在聖殿前的講道中,以此經文解釋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復活與權柄,宣告基督是唯一救恩根基(參《徒》4:11)。

5.使徒彼得將基督比作“活石”,直接引用《詩篇》118篇22節,並延伸至信徒作為靈宮的建造,強調教會以基督為根基(參《彼前》2:6-7)。

此外,《以弗所書》2章20節雖未直接引用經文,但提到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呼應了《詩篇》118篇22節的意象。而《羅馬書》9章33節結合《以賽亞書》28章16節和《詩篇》118篇22節,亦間接指向基督作為“絆腳石”與“房角石”的雙重角色。

新約作者通過這節詩歌,揭示基督的救贖模式:耶穌被猶太領袖拒絕,卻通過復活成為普世救恩的核心(參《徒》4:11);基督是連接猶太人與外邦人、舊約與新約的樞紐(參《弗》2:20);房角石既是救恩的根基,也是不信者的絆腳石(參《羅》9:33《彼前》2:7-8)。

希伯來建築中的房角石需承受兩堵牆的重量,必須經過嚴格測試。被匠人淘汰的石頭往往因看似不完美而被棄置,卻可能正是工程師苦苦尋覓的承重石。這在耶穌口中化為鋒利的手術刀,剖開宗教僞善的膿瘡:“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太》21:44)被棄絕的基督,竟成為連接罪人與上帝、世界與天堂、死亡與永生的唯一通道。

早期教父奧古斯丁精闢指出:“匠人是那些自以為能建造聖殿的人,他們根據人的標準揀選石頭,卻不知上帝的智慧在軟弱中顯得完全。”正如十字架本是羞辱的刑具,卻因基督的復活成為榮耀的旌旗。使徒彼得兩次引用此節(《徒》4:11《彼前》2:7),揭示教會正是以這“活石”為根基的屬靈聖殿。

遺憾的是,今日教會常重複匠人的錯誤:追捧成功神學的光滑石子,卻輕看救恩磐石的粗糲;收集討人喜歡的裝飾石材,卻忽略能承受時代重壓的純正教義;宣講廉價的恩典,卻忽略跟隨基督的代價。正如朋霍費爾在《作門徒的代價》中所提醒的:“廉價的恩典是我們教會的死敵。今天,我們正在為昂貴的恩典而奮鬥。廉價的恩典就像廉價的商品一樣在市場上出賣。聖禮、赦罪以及宗教安慰,都被削價銷售掉了。”

親愛的讀者,你可曾在生命工地中拒絕過上帝的“粗胚石”?當主將不合你心意的環境、難以相處的同工、超越理解的試煉放在你人生的轉角處,你是否認出這正是建造永恆殿宇的房角石?我們有太多回首昨日的悔恨,也有太多面對未來的擔憂,無論如何,都需要在基督的房角石上建造,否則又怎能充滿意義和喜樂地活下去?

默想:每天都要重新依靠上帝(You cannot live on what God did yesterday)。——約翰·衛斯理

禱告:永恆的建築師,我們的天父,求你破碎我心中自義的鑿子,熔化我眼中屬世的水準儀。當我在廢墟中哭泣時,讓我看見每一塊石料都在等候房角石的召喚;當我在建造中驕傲時,求你用十字架的鉛垂線校正我的偏差。願被世界遺棄的成為聖殿的榮耀,願眾人厭棄的化作天國的樞紐,直到萬國的建材在基督裏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奉唯一的房角石,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