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 第四個警告:鼓勵堅守信仰
梁家麟

經文:希伯來書十19~25

19所以,弟兄們,既然我們靠着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20是藉着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21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2那麼,我們該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同已蒙潔淨、無虧的良心,和清水洗淨了的身體來親近神。23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24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5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我們已經讀完希伯來書最主要的神學討論部分(五1~十18),往後的篇幅都是對信徒的勸勉了。

十19至39是作者給信徒的第四個警告,警戒他們不要故意犯罪。可以再分為兩段,本段(19~25)是正面的鼓勵,下段(26~39)則是負面的警告。

作者在前面花了很長篇幅說明基督作為天上的大祭司所成就的事工,因着祂的獻祭果效,我們得以來到上帝的面前。不僅是利未人和祭司,每個人都可以進入會幕裏的聖所;不僅是大祭司每年只有一次機會,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至聖所,與上帝建立直接而親密的關係。我們在上帝面前,「坦然」無懼。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權利,是因為基督開闢了一條通天之路。聖所和至聖所中間是有一幅幔子分隔的,象徵上帝和人中間的阻隔;如今這幅幔子變成基督的身體了,祂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而這個肉身的幔子(「肉身」也可理解為基督的血,見19)不再成為阻隔,卻成了橋樑。惟有藉着祂,人們才得以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

這位大祭司是上帝的兒子,「治理上帝的家」(參三1~6的論述)。「上帝的家」指的是上帝的百姓,也就是作者如今勸勉的對象(十三22),他通常稱為「我們」。這位大祭司在我們身上成就了救贖,我們心中天良的罪的意識(「虧欠」)已被除去,人也得以潔淨了。

因着上述種種事實,新關係和新生命帶來新的生活要求,作者遂要求我們有更大的信心、盼望和愛心,以為迴應。

信心方面:「該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親近上帝。」(22)我們得對主全然忠心和信靠。

盼望方面:「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23)我們得持定上帝給我們的應許,篤信不移。

愛心方面:「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4)我們需要在信徒羣體中以愛相待,也要儘量延伸愛心延伸到教外的人中間。

就信徒羣體的愛心連繫,作者再補充一句,勸告他們要繼續參與教會的聚會,維持肢體間的緊密聯繫。因為現今正處於困難的時刻,信徒面對許多的困難和挑戰,有太大的力量要將他們牽引離教,放棄信仰。在這樣的處境裏,信徒獨自面對挑戰是很危險的,一不小心便失落信仰,所以必須互相看顧守望,共度時艱。

「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這話或指有些人雖然信了耶穌,卻不常參與教會聚會,與肢體沒有太多聯繫;或指由於面對親族社羣的壓力,已有信徒逐漸跟教會疏遠,他們正走在棄教的路上。無論是哪種情況,作者的勸勉都說明一件事:沒有人是可以獨自走信仰的道路的,我們必須成為教會的一員,與其他信徒成為一體。教會生活必要成為信徒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開教會是離開信仰的第一步,這是顛撲不破的定律。古往今來,都有人自信他們可以成為例外,但我看不到有幾個成功的個案。

在下文,作者便以信、望、愛的框架,做了更詳盡的勸勉。他特別集中討論信心和盼望這兩個要求。

反省:

我們既領受了基督莫大的鴻恩,便應該以充足的信心、愛心和盼望以為迴應。你準備好在這三方面自我檢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