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耶稣的身份,众人议论纷纷,无法确定祂到底是谁。
要真正地认识一个人,我们不能浮于表面;倒要取两个客观的角度:要根据他所说的话,以及他所行的事。
犹太人的官长和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认识,是基于前者:借由耶稣的出身与教育背景去认识祂。他们这种看法,也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导致我们无法真正地认识一个人。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太》13:55)他们问道,这是指着耶稣的家世;其次,“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约》7:41)这是指耶稣的出身背景;再者,“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7:15)显然地,这是藐视耶稣的教育水准。
这是人对耶稣的三重歧视:家世歧视、地域歧视以及教育歧视。这种歧视或是刻版印象,成为我们真正认识耶稣的障碍。对于那些犹太的领导阶层,耶稣不过是个出身寒微,没有受过什么良好教育的乡巴佬。
这时候,曾经亲自跟耶稣接触的尼哥底母,试图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他说道:“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吗?”
根据尼哥底母的说法,要真正地判断一个人、实实在在地认识祂,首要是“听祂本人的口供”,就是听祂所说的话;其次是仔细观察“祂所做的事”。
这个尼哥底母,犹太人的官,也是因着对耶稣所行的神迹感到好奇,想要亲自去探个究竟,因此,他决定夜里去见耶稣。他对主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做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约》3:2)
这也是当时许多人,对耶稣真正的身份产生的疑问:耶稣所行的事跟他们对这个人的刻板形象,并不相吻合。目睹耶稣所做的事,他们惊讶地问道:“基督来的时候,祂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约》7:31)
至于主耶稣所说的话,更是异于常人。那些要去捉拿耶稣的差役空手而回,对官长说道:“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约》7:46)《马太福音》7章29节也如此写道:“因为祂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当时,众人为祂纷纷议论;如今,我们也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到底耶稣是谁?“有的说:‘祂是好人。’有的说:‘不然,祂是迷惑众人的。’”(《约》7:12)
“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主耶稣挑战门徒说;同时,祂也在挑战我们说。
至于认识主耶稣,绝对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我们千万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可道听涂说,而是按照主耶稣所说的:“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
以貌取人是按照刻版印象认识人,有歧视的嫌疑;“按公平断定”是作客观的判断,除去内心先入为主的观念,从一个人所做的事,以及他所说的话,去真正地认识他,去与他交往。
我们之所以信上帝,因为祂是真的。我们之所以不认识祂,是没有以诚恳客观的态度,深入的去听耶稣所说的话,去看祂所做的事;倒以世人的刻板印象,或是受到世人众多歧见的影响,心里当然是愈来愈迷糊,根本就无法认识祂,一辈子都不认识祂。
这是个必然的结局:“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约》7:34)
多么可悲!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