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 羣眾
柯貝爾

今日經文:羅馬書9章1-5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3節

哲學家兼作家的漢娜 · 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年)認為:“人們一直在抗拒強大的君王,拒絕向他們屈服。”她補充說:“可是很少有人能對抗羣眾,獨自與被誤導的人羣對立,手無寸鐵地面對他們的無情與狂暴。”作為一名猶太人,阿倫特在她的祖國德國親眼目睹了這一點,被羣眾排斥的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使徒保羅就經歷過這樣的排斥。保羅是個受過訓練的法利賽人和拉比,他原本要前往大馬士革去迫害那些相信基督的人(使徒行傳9章),但在途中遇到了復活的耶穌,生命被徹底地改變了。保羅悔改之後,卻被自己的同胞排斥。在他所寫的哥林多後書中,保羅描述自己受到眾人的逼迫,其中包括被“鞭打”和“監禁”(6章5節)。

保羅沒有以憤怒或苦毒來回應這種排斥,而是渴望他們也能認識耶穌。他寫道:“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2-3節)

上帝已接納我們加入祂的家庭,願祂也幫助我們能邀請他人,包括我們的敵人,與祂建立關係。


當你遭到排斥時,你會如何迴應?

被排斥為何令人如此難受?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關懷他人,

儘管他們可能會排斥我,使我傷心失望,

我仍要帶領他們歸向祢,進入祢的國度。

靈糧透視

羅馬書第9章開頭的經文提醒我們,保羅撰寫這封書信不是要寫一部神學論述(儘管人們普遍認為,羅馬書是最偉大的神學著作),並使我們留意到,保羅對自己的猶太同胞拒絕承認耶穌為彌賽亞,而哀傷不已。他的痛苦如此之深(“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2節),以至他宣稱自己寧願“被咒詛,與基督分離”(3節)。譯為“咒詛”的希臘字是anathema,意指作為被擺放或獻上的祭品或犧牲品;被“咒詛”意味着與耶穌分離,與祂斷絕關係。保羅深切渴望他的猶太同胞能接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以至他希望自己能像耶穌一樣,為猶太同胞而將自己獻上為祭。

作者: J.R. Hu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