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 智慧难寻
何启明

经文:传7:23-29

23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24万事之理遥不可及,太深奥,谁能测透呢?25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来由,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26我发现有一种妇人比死还苦毒:她本身是陷阱,她的心是罗网,手是锁链。凡蒙上帝喜爱的人必能躲开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27传道者说:「你看,我考察一件又一件,为要寻求万事的来由,这是我所寻得的:28我继续寻找,却未找到;一千当中,我找到一个男的,但在这一切当中,却找不到一个女的。29你看,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的人是正直的,但他们却寻出许多诡计。」

传道者继续锲而不舍的追查人生的智慧,更自逞的说:「我将成为智者」(23b节《思高译本》)。他坚持到底想要知道「万事之理」(24a节)。传道者描述自己像一位精打细算的商人,细心查看账簿及账单,清楚了解每笔交易的资料,然后逐项登记入账内,最后算出了结欠。他的态度认真,方法精密,但世上万事实在太深、太广,没有人能测得透。他发现到人的限制,就算他是一位智者,世上一些反常的、不公义的事的前因后果,他仍然搞不懂、测不透。哲人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人好像坐在船上遥望远处的海平线,以为不久就可以到岸,谁知仍是茫茫大海,遥不可及!

传道者曾经说过不要过于自逞有智慧(参七16b),人生功课确实是学无止境!但传道者没有因为自身的限制及智慧太过深奥而放弃。他态度认真,决心继续「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来由」(25a节)。「智慧和万事」属于修辞技巧的迭词,指的是一个观念,即是要洞悉万事的智慧,包括智慧和愚昧的分别。他随即用了暗喻或拟人化的妇人表达两者之间的分别。

传道者指出有一种妇人(26a节),「妇人」之前有定冠词(hāʾiššāh),因此,传道者并非泛一般妇人,而是特定的指「这或那妇人」。「这妇人」以拟人法代表愚昧。智慧文学里常用女子或妇人表达智慧贤淑的女子(参箴三13-19四6-9三十一10-31),也同时引用邪恶的女人为喻,如淫妇、妓女和陌生女子来描述愚昧(参箴五1-6;六6-27;九13-18)。传道者在不断寻求中,发现到世人好像陷在两难之间,在智慧和愚昧─两种女子─之间拉扯。

传道者用女子的拟人法暗喻愚昧比死还苦毒,《思高译本》说:「她一身是罗网;她的心是陷阱,她的手是锁链」(26b节)。人若不小心,走上了愚昧的道路,就像昆虫被困在蜘蛛所织的网罗里。传道者继续在追寻智慧,但愚昧也不断向他招手。他用男人和女人为比喻,要在他们中间寻找。他在寻找甚么呢?最顺理成章的推理是「正直的美德」(29a节)。然而,在所有的女子中,传道者没有发现一个好的,好男人也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28节)。简言之,传道者在追寻智慧的旅程中,发现上帝造人原是正直的,只是人容易陷在愚昧的网罗中,这不是上帝的责任,而是人自己的问题。

思想:

我们常在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愚昧像一个人将我们拉下去,智慧像另一个人将我们拉上来。要被智慧拉上去确实要花加倍的力气。你在寻求过一个正直的生活时,要提防罪恶像咆吼的狮子不断寻找可吞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