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周而复始
何启明

经文:传1:3-11

3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5太阳上升,太阳下落,急归所出之地。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停旋转,绕回原路。7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回原处。8万事令人厌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0有一件事人指着说:「看,这是新的!」它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过的事,无人记念;将来的事,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传道者开宗明义地说:「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3节)。他用的是一种修辞式的提问,透过反问,引导读者确认他的见解。因此,「有甚么益处呢?」这句话并非一个要求答案的问题,而是传道者陈明所有在世活着的人,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基本上都是徒劳无功的。

传道者提出他的定见后,随即以自然界的现象为例子,支持他的论点(4-7节)。太阳、风及江河轮流出现在读者面前,它们日复日、年复年地努力运作,但都只是单调、刻版及重复的运作,最终走回到原点。悬挂高空的太阳每天都会上升下落,最后便急速返回原处;南风从干旱的南地刮来,而带着雨水从地中海吹来的北风路径无常、无从捉摸,没有固定的轨迹,但最后也归回原处。至于江河的水,涌流不息,不管海洋盛载再多,终究也不能满足。这些大自然的现象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衬托着那永远长存的大地,犹如客房还在、房客十易,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无意义情景。

传道者观察到这种循环不止、毫无意义的自然现象,从而引致一个「令人厌倦」(4a节)、枯燥乏味的叹息。就如古希腊神话形容人生像一个人艰苦地将石头推到山上,但到山顶之前,一放手它又滚到山脚;人又要从头开始,由山脚再次辛苦地将石头推到山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行动,人生就是这样枯燥无聊,不断地重复每日、每月、每年所做的工作!

人生为何?正如一位上代数几何的中学生,在课室里没心听课,百无聊赖地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行字。老师知道他没有心思上课,于是走近他的身旁,要看他在写甚么。老师看到他纸上的短句后呆了一阵。原来纸上的短句是:「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又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传道者从自然现象进而论到人类的活动,再次印证毫无意义、毫无新意的论据。人类的活动其实之前发生过,现在也正在发生,以后亦会发生。「日光之下并无新事」(9b节) ,人一生的历程,如出生、衣食、学业、工作、婚姻、养儿育女、死亡等都是必经的阶段,都是老掉牙的事,没有任何新意。传道者并非否定人类的创意和新发明,而是说人类的发明充其量只可称为「发现」而非「发明」,因为科学家只是发现一切存在于宇宙的事物而已!正如牛顿说:「我并没有发明新事物,我只是发现而已。」

更令传道者唏嘘的是往者无人记念、没有人去追忆;来者,也不会为后辈所记念(参11节)。「名垂千古」只是理想而已!伟人的丰功伟绩都敌不过无情的历史洪流清洗,不但后人会忘记,甚至连仍然生存的伟人也于晚年染上认知障碍症而忘记自己的功绩,这岂不是更大的讽刺?!

思想:

世人受到限制,在「日光之下」看人生,自然就会得出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单调乏味、毫无新意的结论。求主提升、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永恒、透过基督的角度看这「仅此一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