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表演與行義(何西)

經文: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太》6:1

常聽人說,基督教挺好的。不過,宗教都差不多,都是叫人行善。 其實,這種對基督信仰一知半解的認識,與聖經的教導有着很大的出入。在登山寶訓中,耶穌就針對所謂的“行善”予以指正,並引出何為真正的“行善”,還分別給出了兩種“行善”不同的結果。

表演者

“行善”原文為“行義”,和修版翻作 “虔誠”。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有3大著名義行,也稱作三大敬虔柱石,分別是施捨、禱告與禁食。這3種義行皆來自上帝的教導,其本意是好的。然而,人卻將這原本屬上帝的義行扭曲為宗教表演,嘗試建立人的義,建立自己的國,而非進入上帝的國。

耶穌要門徒警惕這種假冒為善式的義。“假冒為善”原義為“表演者”,其根本問題,在於想要呈現給人一種外在的與實際意圖的不一致。

以3大義行為例,施捨是為體現上帝憐憫的性情,及迴應上帝對窮人的關切;禱告為要叫學習依靠上帝、尋求祂和祂的國;而禁食也是表達人自卑而熱切地尋求上帝。

然而,假冒為善式的敬虔,徒有敬虔的外表,卻毫無敬虔的實質。他們將人們所看重的3大“義行”刻意地做在人前,故意叫人看見。這些行為看起來是很虔誠、榮耀上帝,實際卻是與上帝毫不相干,只是爲了得人的榮耀(參《太》6:2-18)。

這種變質的“虔誠”,並非當時宗教人士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專利,也是我們每一人都容易陷入的宗教陷阱,以至於耶穌再三的警告我們 “要小心”。

真正的義人

何況,耶穌還嚴肅地指出:我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參《太》5:20)。那麼,要如何才能超越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呢?誰又能被稱為真正的義人呢?

在《馬太福音》的開頭,耶穌說他受洗是 “理當盡諸般的義”(參《太》3:15),在此書卷的末尾,耶穌則被彼拉多的妻稱為“義人”(參《太》27:19)。 而在“登山寶訓”中,耶穌不僅說“飢渴慕義的人”與“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了(參《太》5:6、10),而且要門徒“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6:33)。祂還明確地指出,“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9:13)。

可見,除了耶穌,我們都是罪人。那想要通過自己的“義行”進天國的“義人”, 不過是建造自己王國的海市蜃樓,終將與天國無分。唯有明白自己不過是罪人,撇棄假冒為善式的“義行”,來到那成全諸般義、真正的義人、徵召罪人悔改進入天國的耶穌跟前,我們才能被稱為義人,纔有可能行真正的義。

永生的賞賜

與得人稱讚、假冒為善的義行不同的是,耶穌教導的是要討天父喜悅、行內外一致的義。那麼,天父對此的獎賞是什麼呢?是永生(參《太》25:46)。義人在父的天國裏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參《太》13:42)。

人的義與神國的義表面看似一樣,實則有天壤之別。前者叫人陷入自義的怪圈,終究與天國、與永生隔絕;而後者叫人承認自己沒有義,唯尋求那真正的義者與神國的義,叫人完全依靠耶穌、謙卑地做在暗處、跪在內室、行在平常,方能得到天國永生的賞賜。

禱告:主阿,求主破碎我假冒為善的自義,使我專心依靠基督的義,行在光中。奉主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