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箴言廿二26-27
26不要为人击掌担保,也不要为债务作保。
27你若没有甚么可偿还,何必使人夺去你睡卧的床呢?
智者第四则的格言是有关为人作担保。智者劝喻读者在施行慷慨时,要作出风险管理;并且要考虑为人作保所要承担的后果。第26节用了两个「不要」来提醒读者不应做债务的保证人。那么,这是否指在别人有需要时,不应该伸出援手呢?旧约不是鼓励人要慷慨捐献吗?甚至以免息的方式来借贷给有需要的人吗 (申廿三19)?的确,若捐赠给穷人,是不会期待对方偿还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在领受了别人的恩惠后,是会报恩的。可是,借贷就不一样,因为所借贷的款项是必须偿还的。
慷慨捐输或借贷是一种美德,但为别人的债务作保,却需要三思。或许因为有些人满有乐于助人的好心肠,单纯的以为只是在作保的单据上签个名字而已,并且以为之后不会有任何麻烦事。故此,智者多次苦口婆心嘱咐读者不要做保证人。在箴言书中,智者已是第五次谈及「作保」的教导 (参六1-5;十一15;十七18;廿15)。在六1-2,智者就曾以为父的心来劝谏过读者:「我儿啊,你若为朋友担保,替陌生人击掌,你就被口中的言语套住,被嘴里的言语抓住」。
26节的「击掌」,是指在答应作保时所做的手势,表示完成法律交易的行动;而「为债务作保」的意思是表明愿意偿还别人的债务。或许当初作担保人的时候,可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甘愿承担负债风险。可是万一将来的经济状况出现逆转时,那时又怎么办呢?
故此,智者在27节用了「若」的假设状况,另外也借着发出问题来带出不要作保证人的原因。27节的「你若没有甚么」是一句谚语,其意思是「你有不存在的财物」,就是说「你没有钱」。既然你没有钱,为何作保呢?有学者指出,这个假设性的反问:「何必呢?」是含有批评和责备成份的。作保的,你是否想过你将会承受失去一切财物的危险?就连你现在「睡卧的床」,可能也会被人夺去。而无法偿还的后果,就是债主会将你最后最值钱的财物全都拿走,那时,你就要睡在地上了。
这则格言是智者尝试保护读者,在助人时不致赔上自己的财产,以致连家人也受到牵连。
反思:
1) 你如何保持有慷慨的心,同时不落在为人还债的陷阱中?
2) 当有人请求你做担保人时,并动之以情、说之以理,你该如何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