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徒八26-40
26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塞俄比亚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塞俄比亚女王甘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去礼拜。28回程中,他坐在车上,正念着以赛亚先知的书,29圣灵对腓利说:「你去!靠近那车走。」30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正在念以赛亚先知的书,就说:「你明白你所念的吗?」31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他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32他所念的那段经文是这样: 「他像羊被牵去宰杀,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33他卑微的时候,得不到公义的审判,谁能述说他的身世?因为他的生命从地上被夺去。」 34太监回答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谁,是指自己,还是指别人呢?」35腓利就开口,从这段经文开始,对他传讲耶稣的福音。36二人正沿路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有甚么能阻止我受洗呢?」38于是他吩咐把车停下来,腓利和太监二人一同下到水里,腓利就给他施洗。39他们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再也看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地上路。40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扬福音,一直到凯撒利亚。
经文记载的事件紧接着上文,有主的一个使者吩咐腓利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他就起身去了。路加为何刻意记载这个事件?这个经历有何特别之处?腓利应该有其他的福音工作与经历可被记录下来的(徒八40),路加为何单单记载这个事件?一个原因明显是藉此表明,福音的好处现在也惠及一个来自外邦、敬畏上帝的人。此人是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太监,拥有大权,负责看管女王的银库(徒八27)。与上文提及的西门相同,这个太监在自己的人眼中都是大人物,不同的是,两者对上帝有着不一样的心态,一个想利用上帝获取更大的权柄,一个对上帝存着敬畏的心。太监在回程的路上,正念着先知以赛亚的书。借着这个故事,路加要指出福音的传讲并不局限在犹太人身上,上帝眷顾一切敬畏、寻求祂的人。
单是这个原因仍不足以叫路加记载这个故事,因为下文(第十章)即将更详尽讲述一个虔诚的外邦百夫长的信主经过,那又何必在这里多举一个例子?记载这段经文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要指出耶稣基督的卑微和忍耐(无声、不开口),把他的遭遇与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连结起来。耶稣基督乃被杀的羔羊是圣经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约一36),而这段经文补充了「羔羊」这个意象的意思─—羔羊不单跟赦罪有关,也有无声、不为自己辩护和争取权益的意思。
最后或者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要记载这件事,相信是要通过这段经文指出上帝借着圣灵的工作并不受地方、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传讲耶稣的福音,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为人施洗(徒八38)。这个主题刚好回应了司提反在殉道前的申诉—─至高者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宇(徒七48-50)。为什么这一次不需要使徒亲自来为他按手祷告呢?这个受洗的太监领受了圣灵没有?路加没有明言,不过从整个事件都是由圣灵促成来看(徒八29,39),相信那人应该已领受圣灵。毕竟在领受圣灵一事上,主动权永远在圣灵的手中,因此是不可以用钱购买得到的(徒八18-20)。这个事件更加让我们肯定,上文提到使徒按手与圣灵赐下的关联性是有一个历史的特定意义,藉此为后来要证明上帝已收纳外邦人这一事建立凭据。在太监身上并没有使徒的按手,但不能因此断定他还未领受圣灵,毕竟圣灵的工作不受限制,使徒按手与圣灵赐下没有必然的关系。
思想:
- 当圣灵催促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向陌生人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当中有何困难呢?主耶稣是被杀的羔羊,关于「羔羊」这个意象,圣经有甚么教导和提醒?一个人由信主到接受洗礼是否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印证呢?为何不可在决志信主的那一刻就接受洗礼?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