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越大,新鮮的事似乎越少了.新鮮並不見得都是新的,而是自身從未經歷過的。新鮮的感受是一種心態,跟自己所經歷的事、或身邊熟悉的的人,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保羅說:“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參《加》6:15)。是的,人新事就新。我曾經寫過一首詩,《如何再愛上,同一個人》。再愛上就是在舊人身上找著新的感覺、在舊事上看到新鮮的模樣。
如果我們天天心裏都懷著嶄新的期盼,每一天都可能是新的。人老是心先老,心不動人就不動了,境隨心遷,人要活得精彩就要天天心動。
天天活得新鮮的訣竅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思念上面的事”(參《西》3:2),這是形而上的思考,也是我們心靈最深的顧念,是使徒所寫的:“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
“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新生命本質上是一種看見,從舊事上看到新鮮,從短暫的發生見到永恆。永恆的事是什麼呢?“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常存”就是永恆。
凡事從“信望愛”的視角去看,我們就可以從老婆身上看到嬌滴的新娘子、從啤酒肚的歐吉桑看到呼之欲出的六塊肌……這種角度不是看到短暫的現在,而是看到永遠的未來,藉著信心遙遙望見那枯樹新火和頑石新雕,有如米開朗基羅在一塊粗糙的大理石上見到大衛一般。
或許吧,人老了就是瑣碎,活著是逐漸地縮小規模,除非“我們的靈魂鼓掌高歌”(Soul clap its hands and sing),這或是詩人葉慈的不服老,以卵擊石地與時間對抗;信主愛主的人卻不是這樣,憑著信心看到“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參《來》11:16)。
我們因犯罪而蒼老,重生是成爲小孩子的模樣,童心是一雙“信望愛”的眼睛,看什麼都是新造的,每天都是剛出爐的麪包,清晨有嗎哪蜂蜜的味道,都會令人頻頻舔嘴,那麼情不自禁地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