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參《太》16:24)
人的自視是一副有色眼鏡,因此所見所聞都被染色。從這角度看,人生而不自由;先天和後天的限制,讓自身成爲視野的牢籠,以致於坐井觀天。人一生最大的捆綁,說來道去,還是人自己本身。
人,如何自視就怎樣視人:怎麼看自己就會怎麼看別人。人要無私就得逃離自己那“取死的身軀”(參《羅》7:24)——以基督的心爲心,所謂信主就是“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着”(參《加》2:20)
信主是聽從主耶穌“來跟從我”的呼召。但如何跟從主呢?主這句話已概括了一切:“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參《太》16:24)
背十字架的人生就是不在乎別人的嘲諷與譏刺,天天把自我釘死。保羅也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我們傳福音給別人,同時也是傳給自己。
難怪昔日耶穌在耶路撒冷過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參《約》2:23),然而“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爲他知道萬人;也用不着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2:24-25)正是因爲人信了主之後,心裏所存的還有許多自我,信主的那一刻是捨己的開始,這個捨己的過程持續一生一世。
主耶穌“知道萬人”,如《詩篇》寫道:“因爲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103:14)。“知道”是體諒也是原諒,“道成肉身”則是神的身歷其境——作爲大祭司的主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參《來》4:15)
盲目的愛極不完全;所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一種妥協,若是敢愛,就要勇於面對真象,而無所不知還愛是愛的無可比擬。
是的,僅管我的自視和他視都受到罪的污染,對人常有偏見,不論是對神或對人的愛也極不完全,但不論如何,只要去愛就是了,因爲愛是塵土自我踐踏下長出來的花。
“爲什麼你選擇的人是我?”梁思成問妻子林徽因。“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長,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她答道。這個民初的才女很誠實,對自己的愛情也不敢過於信任,僅管刻骨銘心,但還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證明。
證明了嗎?那還是一個疑問。人若不天天揹着十字架,愛就無法得着充分的證明。
禱告:天父,我們承認因着罪,我們對人的看法也常有偏見,對神對人的愛也極不完全,但你透過耶穌基督愛我們,基督體恤我們軟弱。也求你賜我們更新的力量,讓我們背起十字架,來跟從基督。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