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腓二9-11
9 所以上帝把他升爲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 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11 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
「我指着自己起誓,公義從我的口發出,這話並不返回:『 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人論我說,『公義、能力,惟獨在乎耶和華。人必歸向他,凡向他發怒的都必蒙羞。以色列的後裔必因耶和華得稱爲義,並要彼此誇耀。』 」(賽四十五23-25)
故事結局代表的不單是情節的結束,更是爲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作出判斷及觀點角度 (point of view)。在那些大團圓結局的故事裏,無論主角在中間的部份是受盡多少的苦楚,因着期待那最終獲得的平反,主角往往都能撐過逆境,一直堅持到底。來到結局,觀眾還可投入主角的勝利,一起分享他的喜樂。值得留意的是,當觀眾再次讀這些故事時,縱使他們已知道故事的結局,對故事情節已經心中有數,但這卻不會攔阻觀眾代入主角在故事裏的種種困境,觀眾更會繼續聯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逆境,並藉那故事主角最終獲得勝利的「事實」,去告訴自己同樣將得勝利。故事的威力正是見於此。
正受其他信徒非議的保羅,看見上帝把基督升爲至高。腓二9用「所以」而非「不過」或「但是」,正反映上主不是試圖改變基督的厄運,彷彿可憐祂的痛苦遭遇,繼而扭轉祂的經驗。在腓二5-8一直「潛水」的上主不單終於出現,還主動積極地高舉基督,就是因爲祂對基督的受苦人生有着十足的肯定。照字面解釋,「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全地人民都會向主基督「屈膝」及「宣認」 祂是主。但當我們知道腓二10-11是在暗引以賽亞書四十五23的時候,經文的意義就必須從以賽亞書及腓立比書的關係開始。
「第二以賽亞」先知的其一主要關懷,就是論證主的確有揀選波斯王古列 (居魯士, Cyrus),作爲祂救恩計劃的一部份 (賽四十五1)。主揀選居魯士,正是爲了打敗巴比倫,以致耶路撒冷能得以重建。雖然居魯士不是那位完美的僕人(賽49-55),但先知依然視他(波斯帝國)的興起,爲上帝計劃的一部份。然而,很多以色列人不接受這見證 (賽四十三16-18, 四十五9-10, 四十六12)。居魯士是主耶和華的「受膏者」(Messiah),實在與他們對上主的認識,有着太大的距離。上主揀選外邦王去祝福祂的子民?比起那些年的出埃及,這種拯救,實在太普通了吧!
不能辨識此計劃的以色列人,就是偏離主的公義 (賽四十五24, 四十六11-12)。相反,那些跟隨主的人,就是以色列的真後裔,亦是那些願意接受上帝計劃的人。他們將被稱爲義並要誇耀。就如上主於古時可以揀選古列作祂的僕人,今天祂亦選擇了用令人厭惡的十字架及受苦的方式,藉基督成就救恩。既是這樣,保羅入獄能叫福音傳開,並叫保羅經歷上帝恩典及更深認識基督,有什麼不可能呢?那些不願接受的人,你們準備蒙羞吧!因爲這已經是基督末世的年代,上主已經賜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相比之下,居魯士的管治還只是上主救恩傳承裏的一個短暫時段,但隨着基督的死亡、復活及再來,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了。什麼時代?一個藉着爲別人生命付出代價去認識上主的時代。
思想:
一個基督徒完全不爲福音受苦,你認爲有可能嗎?爲什麼?
「萬物的結局近了」。歷史終結的鐘聲已經響起,你覺得自己預備好了嗎? 上主爲基督平反,你有多深的代入?唯有那些曾爲上主受苦的人,他們期待上主回來的熱切纔是最大的。有什麼生命值得你爲他們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