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偏見與饒恕
簡恩德

閱讀: 使徒行傳10章23-28

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使徒行傳10章34節

教會一名弟兄聽了一篇關於糾正不公義的信息後,即刻去找一位黑人牧師,流着淚請求他的原諒。這位弟兄承認自己因爲出於偏見,沒有投票贊成這位黑人牧師成爲他們教會的牧師。他對牧師說:“我真的需要你的饒恕,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們也持有這些偏見和種族歧視的錯誤觀念。當時我沒投票給你,是我錯了!”這位弟兄的眼淚和懺悔,使得這位黑人牧師也流着淚原諒了他。一週後,這位弟兄向眾人見證上帝如何在他心中動工,全教會都因此歡欣喜樂!

耶穌的門徒彼得,這位初代教會主要的領袖,也曾因爲對非猶太人心存偏見而需要被糾正。在當時,猶太人與外邦人(被視爲不潔淨)一起吃喝,就是違反了社會與宗教規條。正如彼得所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使徒行傳10章28節)。因此,上帝特別顯示一個異象(9-23節)來改變彼得原有的觀念,使他明白“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28節)。

上帝持續在我們心中動工,藉着聖經的教導、聖靈的感動,以及我們生命的經歷,糾正我們對別人的偏見,幫助我們體認到上帝是不偏待人的(34節)。


上帝藉由哪些事或哪些人使你瞭解祂不偏待人?

上帝已接納所有的人,是否有哪些事矇蔽了你,

使你無法接受他們?


親愛的上帝,求禰鑑察我的心,

使我知道自己哪裏需要改變。

靈糧透視

哥尼流是一位百夫長,麾下約有一百名士兵,駐紮在濱海之城凱撒利亞,該城也是總督彼拉多的駐地。儘管猶太人恨惡羅馬軍隊,但新約聖經對一些百夫長卻讚譽有加(參閱路加福音7章1-5節,23章47節;使徒行傳23章17-23節),而且兩次將哥尼流描述爲“敬畏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0章2、22節)。“敬畏上帝的人”(13章26節,17章4節,見當代譯本修訂版)是猶太人用來描述敬拜以色列上帝的外邦人,他們遵守舊約律法的道德規範,但並沒有完全歸信猶太教,因爲他們沒有受割禮,或沒有完全接受猶太教的禮儀和傳統。福音使者腓利先前已將福音傳到凱撒利亞(8章40節,21章8節),但現在,上帝要開始在外邦人中做更大的工作。哥尼流和聚集在他家的那些人,成爲第一批領受聖靈恩賜的外邦信徒(10章24、44-46節)。學者們將這個事件稱爲“外邦人的五旬節”。

沈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