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46:1)。
1527年,馬丁・路德經歷了一段改教運動最為艱難的時期。因為當時,他不僅面對瘟疫的肆虐、親人的離世,同時也要處理教會的問題——外有羅馬天主教對他的攻擊、內有改教家彼此間的教義分歧。
在最軟弱的時候,路德選擇轉向神和祂的話語,並從中得到了安慰,他受感將《詩篇》46篇,改寫成了一首傳唱至今的聖詩《堅固保障》。
《詩篇》46篇一開始便宣佈,信徒真正的保障是神自己,而非神以外別的什麼;而且神是信徒隨時的幫助。
“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的“隨時”一詞,在原文中為動詞,有“使被尋見”的意思。和合本將這個動詞翻譯為“隨時”,而新譯本則譯作“隨時都可得到”。前者雖然簡潔,但只強調了實效性,而後者雖較為冗長一些,卻將實效性與積極主動性都翻譯出來了。
神不僅是處在患難當中百姓隨時的幫助(作為一個客觀陳述),而且祂在任何時候都樂意向百姓顯現、使他們尋見祂(作為一個主觀的表達)。這對百姓來說,實在是極大的鼓勵與安慰。
於基督徒而言,神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中,都是我們的幫助,而且祂要向百姓顯現、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幫助。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言,“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賽》55:6)。
遺憾的是,基督徒在經歷困難時,不太容易首先尋求神。我們往往是機關算盡、無計可施之時,才會想到神,我們把祂作為計劃B(Plan B),甚至計劃C(Plan C)。此外,我們對神的態度,也常常如對待阿拉丁神燈一樣,把祂作為我們問題的暫時解決工具,一旦問題得到解決,就把祂拋置腦後。
神誠然是我們隨時可得到的幫助。我們要在與神立約的關係中來經歷祂。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要我們在和祂的關係中,不斷地認識祂。同時,我們也需要在各樣的環境中,不斷經歷祂的真實,因為這是祂向我們所懷的心意,我們尋求祂,祂便讓我們尋見。如此,我們方能說,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可得到的幫助。
禱告:親愛的神啊,你實在是幫助了我們,就讓我們在每一天、每時刻,在與你相交當中更加認識你,在每一個境遇中,體會你的心意、經歷到你就是我們隨時可得的幫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