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公義的上帝
公義的上帝

閱讀: 詩篇13篇

我倚靠禰的慈愛。—詩篇13篇5節

它或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替罪牛”。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叫黛西、瑪德琳或格溫朵琳(這些名字都有人提過),但在1871年造成三成居民無家可歸的芝加哥大火,歐立瑞太太飼養的一頭母牛被指爲罪魁禍首。當時木材建造的房屋加上強風助燃,使火勢延燒了3天,奪去了近300人的性命。

多年來,很多人都認爲火災的起因是這頭母牛踢翻了在牛棚內的油燈。但經過深入調查,在126年之後,芝加哥市警察與消防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免除了這頭母牛和它主人的罪責,並建議仔細審查當時附近一個鄰居的活動。

彰顯公義往往需要時間,聖經也認同這並非易事。在詩篇13篇,“要到幾時呢?”這句話就重複了4次。1-2節說:“耶和華啊,禰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禰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裏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但大衛在哀嘆中,找到信心和盼望的理由:“但我倚靠禰的慈愛,我的心因禰的救恩快樂。”(5節)

然而,即使公義未能及時彰顯,上帝的愛也不會叫我們失望。我們可以全然信靠並安歇在祂裏面,不單是此刻,更是直到永遠。


上帝以什麼方式向你顯明祂不止息的慈愛?

你今天如何表現出對祂的信靠?


慈愛的上帝,求禰幫助我信靠禰,

即便看不到禰在動工,也能全然相信禰。

感謝禰讓我今天就可以放心地仰賴禰的良善和信實。

靈糧透視

在希伯來人的詩歌集中,哀詩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種類型。在這類詩篇中,詩人坦然向上帝傾訴自己心底的痛苦,有時,直率得令人心驚。詩篇第13篇是哀詩的典型範例,充分具備舊約學者大衛·蘭姆(David Lamb)博士所說的五個基本要素,包括呼求上帝的名,詩人直接求告上帝(1節,“耶和華啊”);抱怨(1-2節,“要到幾時呢?”);祈求幫助(3-4節,“求禰看顧我,應允我”)。哀詩都會包含這些要素,但內容更完整的哀詩還有兩個更重要的部分:信靠的宣告(5節,“我倚靠禰的慈愛”),以及引發敬拜的呼籲(6節,“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哀詩驅策我們信靠上帝,並期待以讚美代替痛苦的時刻必然來臨。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