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 罪与饶恕
霍薛顿

阅读: 罗马书2章12-16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罗马书2章15节

人类学家唐纳德 ‧ 布朗(Donald Brown)在他的著作《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中,罗列了400多种人类共通的行为,包括玩游戏、讲笑话、跳舞、使用谚语、防范蛇类和用绳子系物等等。同样地,他相信所有的文化都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诸如褒奖慷慨、看重承诺,并认为卑鄙的行为和谋杀都是错的。显然地,不论我们来自什么文化或背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

多个世纪以前,使徒保罗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上帝向犹太人颁布十诫,以律法明定是非对错,而保罗指出,由于外邦人可以透过顺从良知做对的事,上帝的律法显然也刻在他们心里(罗马书2章14-15节)。但这却不代表人们就会做正确的事。外邦人违背良知(1章32节),犹太人违反律法(2章17-24节),两者皆有罪。然而藉着相信并接受耶稣,我们所有因犯罪当付的死亡代价都会被上帝除去(3章23-26节,6章23节)。

上帝创造人,使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良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自己曾做过的某件坏事,或为了未能做某件好事而感到内疚。当我们承认这些罪,上帝就会除去我们的罪,就像一块白板被擦拭干净一样。不论我们来自什么文化或背景,你我所要做的就是求祂的赦免。


你认为人类能明辨是非的良知是从何而来?

今天你要为哪些负罪感恳求耶稣的赦免呢?


主耶稣,我没做该做的事,甚至还做了不该做的事,

求祢饶恕我。谢谢祢为我死,使我得活。

灵粮透视

罗马是古代世界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而第一世纪的罗马教会就包含犹太人和外邦人,正足以证实这一点。保罗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一开始就谈论不同的族群,反映出这封书信的读者和听众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第一章,保罗专注于外邦人灵性方面的缺乏,讲述他们在悖逆中逐渐背离上帝。接下来,在第二章提到犹太人灵性方面的缺乏,他们想以遵守律法使自己称义,却绝对做不到。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论述这些困境之前先传讲了好消息。我们在罗马书1章16节读到:“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由此可见,无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能领受上帝的救赎大爱。

柯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