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如果主耶穌也需要獨處,我們豈不是更需要?
蘇傅麗秀

經文:“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太》14:10-13)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太》21-23)

耶穌在地面上工作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年半,除了要宣揚天國之道、訓練門徒、憐憫群眾們的需要,包括為人醫病、趕鬼,還要專注關心個別被唾棄的人,如撒該、撒瑪利亞婦人等,隨時有群眾擁擠著祂,也常常面對宗教領袖惡意的指控……

可以說,耶穌是一個時間排得滿滿的“傳道人”,但當我們讀四福音書時,卻看見祂常常獨自一個人,到曠野、山上安靜去禱告。

《馬太福音》14章記載耶穌兩次獨自退到野地、上山去禱告。當我讀到這裡,心裡很受感動,因為耶穌當時是百分之百的神,也是百分之百的人。我在想,在這裡,是什麼緣故使耶穌需要獨自一人安靜,遠離門徒和群眾?

1.聽見施洗約翰被殺:

施洗約翰是耶穌的先鋒,早半年出來為祂鋪路,傳悔改洗禮的道,向眾人證明耶穌是神的羔羊。耶穌完全瞭解約翰人生的始末,聖經雖然沒有描述耶穌的心情,但從祂的行動,可以感覺耶穌的傷痛,祂不僅因為喪失先鋒(也是耶穌的表兄),更是為著希律王的無知、拒絕真理而傷痛,這些都代表人對神的拒絕,使耶穌覺得需要獨自安靜在天父面前。

2.五餅二魚神蹟之後:

主在這一個大豐收的事工之後,眾人甚至要擁祂為王(參《約》6:15)。但祂知道人心,隨即支開門徒和眾人,聖經說,祂獨自上山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

從人的角度看來,這是耶穌事奉的高峰,祂可以不需要經過十字架,就被擁立為王,你也許會問:“為王”不就是祂人生的目的嗎?祂可以選擇這條路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耶穌知道十字架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祂需要再次單獨面對自己、面對神。

今天,“忙碌”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一種標記。似乎一個人的時間表越緊湊,他越是重要的人。電子郵件、微信、臉書、推特等隨時追著我們。觀察路上的行人,多半不是在看手機,就是在接電話。尤其是那些正在生兒養女、創業的青壯年人。

似乎我們少做幾件事,或稍慢查收郵件、簡訊,就感覺落後於別人,因此我們的生活,不斷地在被人追逐,也在追逐別人,所以安靜、獨處不僅是奢侈品,也是時間表裡的不可能。

傳道人也很忙碌。我們夫婦作為傳道人,過去,我們刻意操練獨處的經歷,希望能給你有一點幫助。

我們在紐約一個教會牧會、住在教會旁邊的牧師館有27年之久,住所外面車水馬龍,沿途滿是商店、餐館,熱鬧非凡,又加上住在教會旁邊,因此常有會友問我:“師母,住在禮拜堂旁邊,你不覺得累嗎?” 我的回答是“不累”。

禮拜一是我們夫婦獨處的“神聖時間”。每週一早上,我們會帶著兩個小孩到附近的公園或大學校園走走。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是我們兩個人獨處的時間。

我們有時會搭地鐵到曼哈頓中央公園走走、到哈德遜河邊安靜一會;有時也會在第五大道逛逛看櫥窗、看人;有時也會到海邊坐坐,望著幾個大橋,遠遠的出海口連著浩瀚的大西洋……每次去的都是不同的地方,收穫不同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獨處中,我們的身心得到休息,心胸視野寬廣多了,也增進了夫婦關係。

但每週一次仍是不夠的。過去每年,我們會有2-3次,到賓州使者農莊住幾天,遠離塵囂,來到鄉下。

我們會在玉米田中散步,望著天邊的晚霞,體會以撒的“田間默想”(參《創》24:63);也會從使者協會書房抱些新書來讀;這是我們獨處的“神聖時間”,藉此,心靈中的灰塵得以除去,有力量持續不倦地服事,使者農莊也成了我們的“亞拉伯曠野”。

我想,在服事中,我們很難看自己合乎中道,不是低估自己,就是膨脹自己,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誰,特別是處在高峰或低谷時。此時,獨處是一個很好的階段,能幫助我們重新調整自己在神面前的身份和使命。否則,遇到挑戰時,若平常沒有獨處的習慣,我們會感覺慌亂不安。

親愛的弟兄姊妹,每週、每季、每年,你是否願意撥出一點時間,遠離目前熟悉的環境和事務,遠離一切的社交媒體,操練獨處,試試看,也許會有想不到的收穫?

禱告:主啊!如果你需要常常獨自到山上、曠野安靜,那我們不是更需要嗎?求主幫助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有獨處的學習,以致在人生的高峰或低谷時,不致失落自己、偏離你。在那安靜的時刻,重整與你、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重新上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