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 不情愿
法兰斯.贝克(Frans Bakker)

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马太福音》11:16-17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可以发现属天的教导,这些教导不仅存在于成年人的事务中,还透过孩子们的活动对我们说话。基督在地上服侍时,对孩子们很关注。他观察那些在市场上玩游戏的孩子。一组孩子对另一组孩子建议玩“婚姻”的游戏,他们将排列成迎亲的队伍,并有乐器伴奏,唱着欢乐的歌曲。吹长笛的人要表现得最好,因为这必须看起来像一场婚礼。

但这游戏玩不起来。孩子们不配合,他们不想玩这个游戏。于是第一组孩子同意,如果这游戏太欢乐,他们就假装来玩“丧礼”的游戏。他们不再唱欢乐的歌曲,而是发出悲伤的声音,就像服丧的妇女们在丧礼中那样。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参与,他们也不想玩这个忧愁的游戏。

他们想要什么?实际上,他们不想做任何事。他们对每种建议都表现得不情愿,他们就是那种顽固又讨厌的玩伴。他们不想要婚礼的音乐,因为那太欢快了;他们也不想听哀伤的歌,因为那太忧愁了。

发生在市场上的这一幕,正是犹太人如何回应重要事件的写照。基督说,施洗约翰到来时,不吃饼,不喝酒,独自住在旷野,吃的食物是蝗虫和野蜜。当然,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禁食的生活。施洗约翰的传讲是认真尽责的:“要悔改,”他喊道,“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了。”施洗约翰是一个悔改之道的传讲者,他的话语如响雷震撼人心,因为充满了上帝的审判,他对那些自认为活着的人宣判死亡。

结果是什么呢?犹太人开始感到害怕。但很快的,他们的表现就跟那些不情愿的孩子们完全一样了。他们不想跟施洗约翰一起,行走在悔改忧伤的路上。约翰唱着他的哀歌,但他们不忧伤。他们说:“喔,约翰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是被鬼附着的。”他们真的认为施洗约翰是着了魔,精神上不正常。

但耶稣来的时候完全不同。祂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将水变为酒,在一个婚礼的宴席上!当耶稣行这个神迹时,正如长笛吹奏出动人的音乐。祂医治病人,祂让哑巴开口说话,祂让瞎子开眼看见。祂撵走睚鲁家中那些哀哭的妇人,祂使死人复活,尽管在某个场合中,有人甚至告诉祂一切已经太迟,因为尸体已经在坟墓四天了。

但结果是什么呢?当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就像拒绝施洗约翰一样,拒绝了耶稣。他们这样说祂:“看哪,这个人贪吃好酒,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他们希望施洗约翰离开,因为他太让人忧愁了。他们也希望拿撒勒人耶稣离开,因为他竟然白白地提供救恩。是约翰太严厉而耶稣太宽容吗?不!真正的问题是,人类本质上就跟上帝为敌,人就是不情愿降服于上帝。你对基督又是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