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你们当有圣会;任何劳动的工都不可做,是你们当守为吹角的日子。
七月初十,你们当有圣会;要刻苦己心,任何工都不可做。
民数记二十九章讲到每年七月的几个节期:七月初一的吹角节(1-6节),七月初十的赎罪日(7-11节),以及七月十五日开始一连七天的住棚节,又称收藏节(12-38节)。在此先讨论前面两个节日。
吹角节:每年七月初一是「吹角的日子」(yôm tǝrû‘â)。在这里的吹角与民十1的吹角没有直接关联,那里主要是招聚百姓及号令以色列军队行进,而这里的吹角是宣告节期的开始,让百姓自我省察,准备迎接赎罪日。至今犹太会堂仍在这一天吹角(另参利二十三24-25)。这一天与逾越节一样,他们要有「圣会」,而且「任何劳动的工作都不可做」,像是安息日,并且要献燔祭、素祭、浇酒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人赎罪,这些都与逾越节的规定相同。后来犹太人传统又称这日为「新年」(rō’š haššānâ)。犹太历七月即以他念月,后来又称提斯利月,通常在阳历九月。新年期间犹太人会吃圆面包,沾蜂蜜的苹果、石榴及酒。
赎罪日:七月初十日是赎罪日(yôm kippûr),要有「圣会」,并规定以色列民要「刻苦己心,任何工都不可做」,规定比新年更要严格。有关赎罪日的规定详细记在利未记十六章。这一天,大祭司一年一度穿着素袍,手持香炉进入至圣所,是一年里面最神圣的日子。原本守节重点是要洁净圣所,为民献赎罪祭牲,百姓刻苦己心。本段经文规定在赎罪日除了平日献祭之外,也要献燔祭、素祭、浇酒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人赎罪。所献赎罪祭牲有两只公山羊,一只在会幕中宰杀,表示为百姓代罪受罚,所流出的血要洒在祭坛的四角及会幕的幔子上。另一只则由祭司按手在羊的头上,派人送到旷野无人之处,代表把罪的权势完全打发走,这也是「阿撒泻勒」的原意。等到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调整为在会堂中禁食祈祷,禁止工作和娱乐。
思想:
节期不是假期,一般人想到假日就是免除工作,身心放松,尽情欢乐。但是圣经中的节期更有属灵的意义,不仅让人身体休息,更要灵性更新。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更以神为中心。想想我们当如何运用主日、复活节、圣诞节等基督教节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