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 失職的看守者與牧者
高銘謙

經文:賽五十六9-12

9野地的走獸,你們都來吞吃吧!林中的野獸,你們也來吞吃!10以色列的守望者都瞎了眼,沒有知識;都是啞狗,不會吠叫,只知做夢,躺臥,貪睡,11這些狗貪食,不知飽足。這些牧人不知明辨,他們都偏行己路,人人追求自己的利益。12他們說:「來吧!我去拿酒,讓我們暢飲烈酒吧!明天必和今天一樣,

甚至更好!」

上文(賽五十六3-8)說明主耶和華會在招聚被趕散的以色列民之時,也同時歸併外邦人在被擄回歸的聖殿羣體中,因為神的心意就是此殿要成為萬民禱告的殿。然而,耶和華對外邦人的恩惠並不代表以色列民本身已在生命上預備好接受這新的羣體,五十六章9節用了田野及林中的野獸作比喻,說明耶路撒冷就如沒有城牆的田野及叢林一樣,隨意讓野獸出沒在這荒土之上。這種沒有城牆的荒廢狀態就如尼希米在書珊城的宮中聽見猶大來的弟兄論及耶路撒冷的話:「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一3)這光景帶來以色列羣體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們無法防止外邦人加入羣體,並且也同時任意讓別國的價值觀與眾神明祭祀的習俗影響聖殿羣體。

面對同化與外邦習俗的影響,聖殿羣體的領袖理當比任何人更需要保持摩西律法所定義的價值觀,可是五十六章10-12節卻指出,這些聖殿領袖的質素強差人意,10節指出他們是看守的人(watchman),他們的任務本應該為耶路撒冷察看有沒有突如期來的攻擊,以及看守城內的安全,但經文卻說他們是「啞巴狗」,對將要來的衝擊視而不見,只會做夢、躺臥及貪睡,他們都是失職的領袖。11節指出他們本來是牧人,而「牧人」(ro’im)這字與「惡人」一字在原文看來相似,所以有一些翻譯(LXX)把它翻譯為「惡人」,這似乎是一字兩用,說明這羣表面上看似牧人的領袖其實在本質上是惡人,這些所謂的牧人只謀求自己的路,並且只求自己的利益。12節指出他們終日所思所想的盡都是享樂,他們首要的工作並不是顧念自己的羊,而是先照顧自己的慾望與肉體,他們期望每天都享樂,所以他們說:「明日必和今日一樣,就是宴樂無量極大之日。」(12節)因此,猶大人的領袖還未預備好建立聖殿的羣體,就算神感動外邦人來到聖殿敬拜,這些領袖只顧自己的利益與享樂,沒有活出牧人與看守者的召命,讓這羣迷羊能認識耶和華,情況就好像當時那些欺壓百姓的貴冑與官長一樣,因此尼希米當面批評他們(尼五6-7)。

思想:

你認為自己是事奉神還是事奉自己的利益或享樂?當神把你放在領袖的位置時,你會否認真看待這位置所代表的召命?很多時候,我們在事奉的早期都懷著事奉的愛心,可是當人有權有名有勢時,便敵不過花花世界的同化,事奉便開始變質,不但未能履行看守者及牧人的角色,更謀求自己的利益與滿足自己的慾望。祈求主幫助我們時刻檢視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成為好的牧人及看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