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安歇之所
羅大衛

閱讀: 傳道書3章10-11節

上帝……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道書3章11節

多年來,我們飼養了一只西高地小獵犬,這種獵犬小而精悍,善於刨挖地道、直搗獾的洞穴,將獾逮個正著。我們的小獵犬雖然已遠離正統血源,但它深植的本能卻絲毫未減。有一次,它被我們後院石頭下的“小東西”給吸引住了,就一心要找到它,任誰也阻止不了它。它拼命在石頭下方不斷地挖啊挖的,甚至挖出一條幾公尺長的地道。

試想:我們人類為何也會不斷地追尋呢?為何我們總想攻克尚未攀登的山嶺、在幾近垂直的陡坡上滑雪?為何要越過最艱險的急湍,挑戰大自然的威力?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我們渴望追求冒險與刺激,但卻不僅如此。那是上帝深植在我們內心的本能,使我們不得不渴望追尋祂。

當然,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只知道自己總是不斷在追尋。馬克吐溫說:“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你會為了心中的渴求,不惜付上生命的代價。”

上帝才是我們心靈真正的安歇之所。就如人們常引用教父奧古斯丁所說的那句話:“主啊,禰為自己造了我們,我們的心除非在禰裏面,否則永無安息。”

什麼能滿足我們的心呢?你我心中的空洞,唯有上帝才能填滿。

主啊,求禰讓我看見,禰才是我心所切慕的。

懇求禰讓我更認識禰,使我與禰更親近。


我們一切的追求都源於對上帝的渴望。


靈糧透視

傳道書的作者,自稱為“傳道者”,且表明自己是“大衛的兒子”,並“在耶路撒冷作王”(1章1節)。所羅門在這本書卷中表明,人的一生若不以上帝為中心,將毫無意義、毫無目的(1章14節2章11節)。他還表明,上帝如何及為何必須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第3章,所羅門描繪了人的一生困在生與死之間,反復經歷各樣的境況,並重復周期性的活動(1-8節)。這樣的人生既令人沮喪,又讓人不堪負荷(10節)。但所羅門隱晦地指出,我們的人生本不應如此。我們受造乃是有更偉大崇高的意義,上帝“照祂自己的形像”創造了我們,是為了祂自己(創世記1章27節);上帝已經把“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道書3章11節);我們受造是為要與永恒的上帝建立關系。魯益師在他的著作《返璞歸真》一書中寫道:“如果我發現自己有一種渴求,是世界的一切經歷都無法滿足的,最可能的解釋就是,我受造乃是為了另一個世界。”沒有上帝,生命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毫無目的。

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哪些虛假的滿足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