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6: 20-23
20 耶穌舉目看着門徒,說:「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
21 現在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得飽足。現在哭泣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歡笑。
22 人為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把你們當惡人除掉你們的名,你們就有福了! 23 在那日,你們要歡欣雀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待先知的。
第20至23節是一個整段,但22至23節的風格明顯與詩歌式的頭三個平行福氣不同,其實它有兩個作用:它提供了一個解釋,並將這段經文帶上一個高峯。首先,貧窮、飢餓與哀哭不是沒有原因的,舊約時期的先知在面對世上的不公不義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真實地活在一個邪惡的世界之中而自己不同流合污,亦需要面對打壓和排斥。到了主耶穌的時期,因為跟從了上帝在地上最高的代言人──一位受苦的彌賽亞,那麼主耶穌會經歷什麼,那些跟隨他的人也會經歷什麼。
所以,主耶穌將舊約先知的掙扎總結在自己的事奉上,從今以後,他就是超越所有先知的那一位,跟隨他的人,也經歷所有先知經歷過的。他用了四個動詞漸進式的描述,來形容那些跟從主耶穌的人會遇到的情況:憎恨、拒絕、辱罵和除掉 。雖然今天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享受信仰的自由,但全世界都充滿着意識形態的爭鬥,所以,當我們隨從主耶穌的教訓和世界觀,輕則人們會給我們一個奇異的眼光,重則是對我們的憎恨,特別在職場生活,我們對真理的不妥協會容易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拒絕」是指不受歡迎,可以是被家人不看作一分子,被朋友同事不看為自己人。這絕對不是誇張的說法,在今天某些地區的人信了主,差不多等於要面對家人的驅逐,因為這個行為象徵了對家庭甚至家族的羞辱。「辱罵」是口頭上的攻擊和侮辱,而最後的「除掉」算是所有攻擊的總結,攻擊一個人的名即是攻擊整個人,說我們是惡人,而用這個原因合理化任何攻擊的手段。這裏的「名」用的是第二身單數,指的可能就是一個與耶穌有密切關係的身份。這種找藉口的迫害在使徒行傳和早期教會屢見不爽。
這段經文的高峯,就是一個大逆轉,遭遇這樣的人是有福的,但是「那日子」不是指末後主審判的日子,而是迴應21節的「現在」的飢餓與哭泣,我們要歡欣雀躍。原文的歡欣是一個被動式,雀躍是形容小羊高興地跳動,而這種「超開心」不是自然而有的,是因為神的緣故,是從上帝澆灌而來的。原因是憑信心知道,遭遇這些迫害是會在永恆中得着獎賞,這不在乎獎賞的豐富,而是自己的忠誠得到上帝的肯定,為此而歡呼高興。此外,這些經歷都是舊約先知常常遇到的,所以, 門徒遭遇的逼迫使他們能夠與舊約的先賢相提並論,亦顯明主對於向他忠誠的人一貫的信實。「喜樂」是路加在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在主耶穌的福氣論中,喜樂是為主的緣故受迫害的超自然反應,並不是在地上愁眉苦臉,等到迴天家才能歡笑。這真理就在使徒行傳中實現出來,門徒因受辱而歡喜 (使 5: 41)。
思考/反省和默想/禱告:(按感動選擇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面對世界的不公義,和因跟隨主耶穌而帶來的逼迫,主耶穌在此段經文的教導是一個屬靈的出路,仰望上帝公義的審判和祂慈愛的恩典,這並不是否定我們去改變現狀,但前提是將盼望的源頭放在神身上,不要離開上帝的應許。現在,請你回想一段受到因跟隨主耶穌而面對不公不義對待的經歷,專注信任上帝所說的福氣和應許,而不再想用自己的方法,為自己伸冤,並且尋求由上頭而來的歡欣,讓這份像小羊跳動的喜樂來充滿你。
在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看待痛苦都是負面的,有各式各樣的止痛藥,這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非常不喜歡痛楚的存在。基督徒不是自討苦喫的人,但因着跟從耶穌而不能與這個世界妥協,又或因着世界的不公義而受苦,痛楚差不多是必然的。主的應許帶給你什麼安慰呢?現在就為你經歷的痛楚來呼求神吧!
原來心靈追求上帝的人不單會得到滿足,持守跟隨耶穌的人更得到上帝的獎賞。此刻請你安靜在神面前思想,有沒有因為信耶穌的緣故而曾經受損失甚至迫害,或付出沉重的代價?你可能為此曾經埋怨,學習此刻沉醉在上帝的安慰中,可以申訴你經歷過的苦楚,求主給你有永恆的視角,來享受未來上帝獎賞你的一刻,享受這一刻的感覺,用信心來預先多謝神,藉此來堅固你對主的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