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耶弗他 ── 以色列人自相殘殺的歷史
黃天逸

經文:士師記十二1-7

1以法蓮人被召來,渡河來到撒分。他們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爲甚麼沒有召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將你和你的家燒了。」2耶弗他對他們說:「我和我的百姓與亞捫人有極大的衝突;我曾召你們來,你們卻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3我見你們不來救我,就拚了命前去攻打亞捫人,耶和華就將他們交在我手中。你們今日爲甚麼上我這裏來攻打我呢?」4於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人,要與以法蓮人爭戰。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因以法蓮人曾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和瑪拿西中,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而已。」5基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不許以法蓮人過去。逃跑的以法蓮人若說:「讓我過河。」基列人就問他說:「你是不是以法蓮人?」他若說:「不是」,6基列人就對他說:「你說『示播列』。」以法蓮人因爲發音不準,就會說成「西播列」。基列人就捉住他,在約旦河的渡口把他殺了。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7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城裏。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一點熟悉的感覺,原因在《士師記》第八章裏,以法蓮人同樣對基甸發出抱怨(八1),最終同樣地成爲了私人事件的報復行爲;只是,耶弗他與基甸對以法蓮人的迴應卻有所不同。

首先,耶弗他沒有仿效基甸去屈就於以法蓮人的脅迫;其次,以法蓮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抱怨」,他們甚至恐嚇耶弗他要「用火將你和你的家燒了」(1);第三,以法蓮以爲自己種族優越(14),然而,這優越卻沒有將耶弗他嚇怕;最後,以法蓮的怨言並不屬實,正如耶弗他所言:「我曾召你們來,你們卻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亞捫人)的手」(2)。

由此看來,以法蓮已然將自己與耶弗他擺放在對立的位置上。顯然,即使耶弗他戰勝了亞捫人,他並沒有贏得所有以色列人的認同。聖經作者在這裏的記載,諷刺的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的敵人竟然是以色列自己的支派,而不是迦南人;並且,也絕不僅僅是耶弗他的問題,原來在支派之中也是如此的自我,只專注個人的利益,卻漠視了整個民族的好處!

耶弗他是一位大能的勇士,他並沒有效法基甸的息事寧人;耶弗他選擇動員基列人,對以法蓮人發動戰爭,甚至以支派口音作辨識,以捉拿、殺害以法蓮人。以法蓮人固然需要爲了興起戰爭而負責,只是,耶弗他卻成爲了種族屠殺的領導者。這次戰爭可以說是以色列人自相殘殺的歷史記錄。

思想:

羣體的失敗,也許因爲羣體裏面的自相殘殺!大概我們不一定好似耶弗他對待以法蓮一樣,只是,我們羣體之間的相爭、不和,甚至是彼此的攻擊傷害,這又會如何將我們整個羣體拉倒呢?